-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代居专题研究框架
一、两代居的发展起源
二、两代居的市场定位
三、两代居的产品特征
四、厦门的两代居案例
一、两代居的发展起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习惯以家庭为中心,几代人同居一室,形成“老有所养、
少有所依”的家庭结构。
然而这种家庭模式结构的聚居形式,无法避免两代乃至三代人之间观念的差
异,由此形成的不和谐造成了家庭内部感情受到伤害。
同时,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老人开始追求独立的生活,但这种
独立是东方式的传统,即保持相对独立的同时仍要易于联络,方便相互照应。
“两代居”产品,正是为这一需求而生。
中国大陆“两代居”产品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套大户型阶段
传统上,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老人、孩子的多口之家一般选择三室
或四室的大户型,老人、子女拥有各自的卧室,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
性也仅限于卧室的独立,而公共活动空间如客厅、餐厅、厨房乃至卫生间,使两
代人生活空间存在很大的交叉,而两代人因生理、心理、年龄、生活习惯、思维
方式、文化水平及行为方式等等的差异,存在显而易见的代沟,产生各种不和谐
与矛盾。
第二阶段,近距离“1+1”阶段
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老人和子女观念逐步更新,期望能够在便于相互照应的
基础上开始独立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市场尚未认识这一需求,而传统的大户型又
不能真正做到互不干扰,因而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在这一前提下,出现了一些购房者选择同一小区或相近小区的一大一小两套
房子,较大的供年轻夫妇及小孩居住,较小的供老人居住,即近距离“1+1”模式,
这种模式较好的解决了独立居住和便于联络的双重需求,成为该阶段购房者自主
创新的表现。
第三阶段,初始“两代居”阶段
近距离“1+1”购房模式的反复出现,使市场感敏锐的开发商率先认识到了此
类需求;而对人口周期理论和居住观念的研究深入,更是从理论上论证了此类需
求的存在与发展潜力,自此,“两代居”产品应运而生。
这一阶段的“两代居”产品,还仅仅只是在户型功能上实现两代居,即户型
设计上两个单元既拥有共同的大门,又拥有独立的入户门,在部分使用功能上实
现独立,而在另一部分使用功能上实现互通,两个单元既相互独立,又可连成一
套。
第四阶段,全面“两代居”阶段
不同于初始“两代居”阶段仅限于户型功能的分合,这一阶段的“两代居”
产品更多的考虑到了居住群特别是老人的生活习惯,从小区的灯光、声控,到户
型内部老人活动空间的采光、日照和防滑,两单元之间的互动,再到整个社区的
文化氛围,物业服务等,表现的更为全面,朝深耕化方向发展。
此外,对两代居的目标客群也进行更深入的细分,出现了一对年轻夫妇两对
老人的“1+!+!”产品模式等等,目标市场的细分也正是“两代居产品”走向成熟
的标志。
在老龄化问题严重而且地价金贵的日本、香港和台北等地,“两代居”产品
已非常流行;而在国内,当前的“两代居”产品正从第三阶段后期开始向第四阶
段过渡,整体而言,产品及外延内涵仍处于起步水平,但市场创新和发展力快。
二、两代居的市场定位
两代居产品是介于传统共居产品和“银发”产品之间的一类细分产品,三类
产品的特征比较如下:
产品类别 传统共居产品 两代居产品 “银发”产品
客群描述 两代以上成年人,共
同生活,独立性弱
两代以上成年人,相
互照顾又各得其所
单代老年人独立生
活,与子女缺乏沟通
户型特征 一般为单套三房或
四房产品,户型设计
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1+1”,既中户型
加小户型,两者相互
独立又可合二为一
中小户型老年公寓,
根据老年人生活习
惯注重细节设计
优劣势比较 两代居具有传统共居产品的优势和规避了“银发”产品的劣势
——既符合中国以家庭为中心,互相照顾,互相依赖的传统;
又规避了传统共居产品的劣势并发挥了“银发”产品的劣势—
—老少两代生活过于紧密易产生的矛盾与不和谐。
从本质而言,传统共居产品、两代居产品和“银发”产品代表了三种不同细
分市场的客户需求,而两代居产品具有传统共居产品和“银发”产品各自的优势,
又规避了各自的劣势,是根据市场发展和客群特征变化,在两者基础上发展的更
为先进的产品。
从目标客群的年龄结构,我们发现 40 岁以下(特别是 35 岁以下)的夫妇较
为接受两代居产品,而 40 岁以上的夫妇,观念相对传统,对两代居产品的接受度
要低于前者。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老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还要看到,我国仍是一个
发展中国家,人们生活并不富裕;与此同时,由于城市发展造成的土地价格日益
升高,使“有分有合”的“两代居”无疑将成为相当长时间内一种有价值的住宅
形式,并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7三15钟炜等)如何发挥骨干教师在校本研修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校本新讲座三之15)-副本论述.ppt
- (152号文件附件)机电提升系统专项整治活动排查表(表格)论述.doc
- (2014秋开学)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单元测(含)论述.doc
- (2015年)豆制品废水处理设计方案论述.doc
- (2016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毕业论文通知论述.doc
- (DCS)版新能源ETS技术协议论述.doc
- (STRUTS2.3.4+SPRING3.2+HIBERNATE4.1.1)SSH框架整合包括JAR包详解论述.pdf
- (XX项目)商品房买卖合同补充协议论述.doc
- (安全监察部)9.14论述.doc
- (北师大版)Unit_14_Careers_知识点总结论述.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