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进:可疑的繁盛——日军阴影下的都市女性文化探析.pdfVIP

姜进:可疑的繁盛——日军阴影下的都市女性文化探析.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姜进:可疑的繁盛——日军阴影下的都市女性文化探析

可 疑 的 繁 盛 X ) ) ) 日军阴影下的都市女性文化探析 姜 进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历史系, 上海, 200241) 摘 要: 女子越剧在战时上海的发展是女性在现代都市公共空间中历史性崛起的一个标志, 表达了女 性群体所关心的问题和对生活的渴求, 并引起一般民众的共鸣。但是 , 孤岛和沦陷时期日军对上海的统治 对女子越剧的发展和女性文化的兴起并不具有历史性的作用, 有决定性意义的反而是日军统治没有阻断或 改变都市移民、都市文化现代化, 以及女性参与社会这些较为长期的进程这一事实。而日本占领军的高压 统治, 却成为一种催化剂, 使得一直遭受男性精英批评和轻视的女性流行文化历史性地走向了前台, 使女 性和女性文化第一次占据了都市文化大舞台的中心位置。女子越剧在战时上海的兴起无疑为我们探讨战 争、沦陷与都市文化空间中女性的崛起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案例。 关键词: 战争; 占领; 女子越剧; 都市文化; 上海 1938年 1月 31日, 农历新年。淞沪抗战的硝 烟未泯, 第一个流落到上海的嵊县戏女班越升舞台 就在嵊县人开的通商旅馆粉墨登场了。演出大受欢 迎。两个月后, 她们便向正规戏院转移, 到有 300 个座位的老闸戏院演出, 仍然红火。元宵节时, 第 二个抵沪的女班也已在上海小剧场演出; 4月份, 又有一个女班到来, 在恩派亚大戏院献演, 均大获 成功。此后数年中, 更多的戏班接踵而来,女班从此 风靡孤岛上海, 独占了/越剧0 (上海人称/绍兴戏0) 之美名。女子越剧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 /文革0十 年除外)成为沪上观众最多、演出最盛的剧种, 在上 海都市空间创造出一种奇特的女性文化。 越剧发源于浙东绍兴地区的嵊县 (今嵊州市) , 在20世纪初成型时原是全男班的小戏, 俗称小歌 班。民国后始有女演员加入其中, 但仍以男演员为 主, 活跃在江浙、上海的舞台上。女班的起源则可 以追溯到在嵊县中南乡施家岙成立的第一个全部招 收年轻女孩子的嵊县戏科班, 培养出了施银花、屠杏 花、赵瑞花等第一代女演员。1930年代初, 嵊县的 蚕丝业因受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而陷入危机, 向 以此谋活的农村女孩子们纷纷转向唱戏谋生,女班 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嵊县出现, 并逐渐向绍兴、宁波、 杭嘉湖和上海发展。1937 ) 1941年间,战乱频仍,日 军铁蹄踏遍江浙两省, 女班却在孤岛上海如繁花般 盛开,完全取代了男班, 使越剧成为女子的一统天 下,并且大有压过京剧老大哥和土生土长的沪剧之 势。根据不完全统计: 1938年的上海戏院, 上演话 剧者 2家, 沪剧 2家, 昆剧 1家,上演京剧和女子越 剧皆为 12 家, 只有京剧此时仍可与新兴的越剧抗 衡 1。进入 1940 年代, 女子越剧迅速崛起, 超过京 剧成为沪上最受观众青睐的剧种。1947 年出版的 一本上海旅游指南中所列, 越剧剧场有 32家, 而京 剧只有 6家,沪剧与话剧都是 5家, 滑稽戏 4家。此 外有 34 家电影院。另外, 从5新闻报6娱乐版广告 看,也是越剧演出的场次最多。 显然, 孤岛与沦陷时期是越剧发展史上的一个 关键阶段, 女子越剧此时在日军阴影笼罩下的上海 植根, 开花, 并为战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此 12年中, 越剧初步完成了都市化和现代化的 转型。1949年后, 越剧的现代化转型进一步深入, 56 X 1 见高义龙: 5越剧史话6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1年,第 65 ) 67页。 本文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 女性、表演与上海都市文化0 (编号: 05JJDZH230) 及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 目 (编号: B405) 资助。部分文字先后在 2006年 8月美国加州伯克利校区举行的 / 视觉表现中的战争与战时上海0 国际学术研讨会, 以及 2007年 7月在成都举行的 / 第二届中国现代都市大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0 上发表。与会代表对本文提出了很好的参考意见, 在此特表感 谢。 凭借 5梁山伯与祝英台6、5红楼梦6 等经典作品的 巡演和同名越剧电影的广泛流传, 越剧在国内外声 誉鹊起, 登上了民族艺术精品的殿堂。 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越剧兴起和战时上海的关 系? 是巧合, 抑或是战争和沦陷导致了越剧的繁 盛? 战争和占领又是如何影响了女性和女性文化在 现代都市空间的展演及其在现代中国的历史性崛 起? 越剧这一案例在战争与妇女解放的关系这一问 题上又能带给我们何种启示? 自从美国女性主义历史学家凯莉- 格道在她 1977年的著名文章中对文艺复兴的传统解释提出 质疑后, 传统的史学分期就开始受到挑战, 再也不 能在性别分析的责问下继续扮演无辜了。凯莉- 格 道指出, 对于女性主义学者来说: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