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_蚕豆间作对土壤水势的影响.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麦_蚕豆间作对土壤水势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7-12-24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项目(2003FCCFCO1A009 和 2006YX352)资助 作者简介:周绍松(1974-),男,云南寻甸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间作系统中水分利用研究。 E-mail: ssamm2003@ * 通迅作者:E-mail: youngmaylee@126.com 大麦 / 蚕豆间作对土壤水势的影响 周绍松 1,2,李永梅 1*,郑 毅 1,周 敏 2 (1. 云南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2. 云南省农科院 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 摘 要:通过大麦 / 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了大麦 / 蚕豆间作中大麦和蚕豆、间作大麦与单作大麦在土壤水势变化方 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麦 / 蚕豆间作中, 大麦抽穗期之前蚕豆土壤水势下降速度比大麦快,而大麦抽穗期之后大麦 土壤水势下降速度比蚕豆快。这证明大麦抽穗期之前土壤水分是从大麦向蚕豆迁移,而大麦抽穗期之后土壤水分是从蚕豆 向大麦迁移。大麦 / 蚕豆间作中的大麦除了在苗期前期对土壤水分的竞争弱于单作大麦外,其余生育期间作大麦与单作大 麦相比存在着对土壤水分更为强烈的竞争。 关 键 词:大麦;蚕豆;间作;单作;土壤水势;土壤水分迁移 中图分类号:S344.2;S1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4- 3945(2009)03- 0487- 05 Vol .40 ,No .3 Jun . , 2009 土 壤 通 报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第 40 卷第 3 期 2009 年 6 月 间套作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增 加作物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有效利用光、热、水、气、 肥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1- 3]。土壤水势用来衡量土 壤基质对水的吸纳能力,是作物生长、农田蒸发和作物 灌溉方面的重要参数[4]。前人对土壤水势方面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不同土壤水势对土壤速效磷[5]、光合作用[6]、 植株含水量、植株养分含量及养分吸收[7,8]、生长和产 量形成[9,10]、水分生态[11]等方面,而且对间作土壤水势 的研究也集中在对作物木质部压力势和渗透势的影 响上[12]。而对间作体系中各种作物各个生育期土壤水 势的变化规律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研究 了云南省典型种植模式下大麦和蚕豆间作作物各个 生育期土壤水势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这种种植模式的 水肥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盆栽试验于 2006 年 5 月至 2006 年 9 月在云南农 业大学植物营养系温室进行。供试土壤为红壤,土壤有 机质 23.9g kg-1,全氮 1.62g kg-1,碱解氮 101.36mg kg-1, 速效磷(P 2 O 5 )15.22mg kg -1,速效钾(K 2 O)113.21mg kg -1,pH 值为 6.23。 试验设大麦 / 蚕豆间作、大麦单作和蚕豆单作三 个处理,4 次重复,共 12 盆。供试品种大麦为 S500;蚕 豆为 8363。大麦和蚕豆种子在播种前用 10%H 2 O 2 浸 泡 20min 进行表面消毒,用蒸馏水冲净后用清水浸种 24h 播种。根据大麦和蚕豆大田种植密度换算成相应 每盆种植密度,大麦 / 蚕豆处理每盆留大麦 10 株,蚕 豆 5 株;大麦单作每盆留 20 株,蚕豆单作处理每盆留 10 株。大麦和蚕豆于 2006 年 5 月 18 日播种,蚕豆于 2006 年 8 月 22 日收获,大麦于 2006 年 9 月 1 日收 获。 试验用塑料盆体积为 14719cm3 (π×12.5cm2× 30cm),每盆装土 8kg。间作处理用聚氯乙烯粘合剂将 30μm尼龙网夹于盆中间(并以密封胶涂抹使其不漏水) 而分隔为 2 室,使得两种作物的土壤之间只有水分的 迁移而无根系的相互影响;供试土壤磨碎过 5mm 的筛 子,装盆时基肥与土混匀,并浇水至田间持水量的 60%。施肥量按纯 N 0.375g kg-1 土 (尿素 6.5g 盆 - 1); P 2 O 5 0.375g kg -1 土(普钙 17.6g 盆 - 1);K 2 O 0.375g kg -1 土 (KCl 5.0g 盆 - 1)施用,氮磷钾肥全部作为基肥一次施用。 1.2 调查测定项目和方法 大麦 / 蚕豆间作处理在每盆两种作物一侧离盆边 2cm 土中各埋入一根 mmHg- B 型负压式土壤水势仪; 大麦和蚕豆单作在盆中央埋入一根 mmHg- B 型负压 式土壤水势仪,水势仪埋入土壤深度为 20cm。从大麦 和蚕豆出苗开始,每次灌水后土壤水势达 0KPa 直至 植株特定时期每天上午 9 时测定的土壤水势仪数值。 记录大麦和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