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墟泗洲寺.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芦墟泗洲寺

芦墟泗洲寺 顾永翔 古刹“唐泗洲禅寺” 芦墟太浦河大桥南行200余米是泗洲寺桥,泗洲寺桥西北就是名扬吴根越角的古刹“唐泗洲禅寺”。 泗洲寺创建于唐景龙二年(708年)。1300年来,该寺多次重建、扩建、修缮。众多僧俗名人在此留下历史踪迹。 南宋开禧(1205-1207年)僧人法行重建后,引来“名僧迭居”(潘耒语)。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年)僧清杲又修建。 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年)僧文玖亦募资修造。至正九年三月(1349年4月),杨维桢诸名士游分湖时,曾在“泗洲寺里看题竹”(壁画)。 明初洪武年间(1368-1398年),吴江东部地区的钱坟、德庆、流庆、南询、善聚、法华、圆通等七所庵庙归属泗洲寺门下。永乐元年、三年(1403年、1405年),户部尚书忠靖公夏原吉治水江南,几度暂住泗洲寺,与僧琤瑄诗词唱和。不久,琤瑄徒弟行璇发起“修翼殿,以壮雄观”。正统年间(1436-1449年),寺院遭受盗劫,损毁严重。景泰年间(1450-1456年),僧道珩又募资重建。可惜,不久主要建筑毁于天顺元年(1457年)的火灾,仅存僧人起居房舍,维持香火。弘治初年起,寺僧慧鉴和“倡首施主”屠以德、沈德中、曹廷礼等人募集资材,于弘治十年(1497年)开工重建大雄宝殿,历时5年竣工。刑部主事赵宽(字栗夫)为之作《泗洲寺重建大雄宝殿记》,并刊刻碑石。天启年间(1621-1627年),增建观音殿。崇祯乙亥年(1635年),里人叶绍袁、叶绍颙和寺僧鉴远发起增建禅堂。泗洲寺门下的法华庵在城司村,历代重修,现存五开间的后厅;庵址前部已改建,今天是村委会办公场所。 清朝康熙己卯(1699年),里人徐绶等人发起集资大修建:“大殿更而新之”,利用旧料“改作山门,高、广倍昔。禅堂、两廊、斋厨诸屋,次第整修。兴作于己卯之冬,落成庚辰之春。”翰林院检讨潘耒撰写《重修泗洲寺记》碑文。清咸丰(1851-1861年)末年,太平军占领芦墟时,大殿被拆,其余皆存。 民国7年(1918年)春,住持悟明与里人陆拥书、刘荣华、王国光等人发起募资重建大雄宝殿。民国9年11月30日柳亚子等人游分湖时,为前殿拍了照片。 泗洲寺建在兵字圩西南端几乎四面环水的半岛上:南即泗洲寺港,西临万户港,北面、东面是弧形长浜,浜底在泗洲寺桥西北堍。明袁黄诗句“树绕清溪溪绕门”是生动写照。寺名有“相传为泗洲(州)大圣过化之地”而得名之说。 寺院占地6000多平方米。清末至解放初该寺殿堂、僧舍众多。前殿,又称前山门,两侧八字照墙,淌水河桥。照墙前四棵粗壮的黄榉树,枝叶森森。寺门上方镌刻“唐泗洲禅寺”五个镏金大字。前殿内供奉弥陀、韦驮、四大金刚,钟架悬挂大铁钟。正殿建在高大台基上,门楣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堂供奉一大两小如来佛塑像和20尊罗汉像(比常例多2尊)。后殿即大悲殿,又名观音殿,供奉各种名号的观世音像,梁上挂着大铜钟。观音殿以东有雷祖阁、神仙堂、禅堂、斋堂、方丈间等。神仙堂供奉道教全真派五祖之一的吕洞宾及地藏菩萨等。往南,正殿东为藏经楼及正一派的俗家道士住持的茅山堂等。观音殿西侧系功德祠,供奉该寺历代住持的长生牌位。三大殿西边是“西北房”、“西南房”僧人居住区(寮房),房舍和院墙已临近万户港。 前殿东北属“东南房”僧人居所。再往东即为纪念明末抗清义士杨廷枢的杨公祠,1986年7月,吴江县人民政府公布杨公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公祠东墙连着1923年的“分湖先哲祠”。(该先哲祠为芦墟富绅陆荣光设立,柳亚子等人曾与陆家诉讼一番。)从杨公祠到山门须经过小石桥。桥北是停泊寺庙船只的小浜。杨公祠东南即泗洲寺桥,明末以前名永安桥。 泗洲寺在明代是分湖八景之首:“以湖东有泗洲,洲上有古寺。而钟声隐隐,逐苍茫而来也。命曰泗洲晓钟。”(朱嵚《分湖八景诗序》)直至解放后的几年里,泗洲寺前后殿仍悬挂着大铜钟、大铁钟。古刹钟声,洪亮悠扬,震撼信徒心灵,吸引僧俗游人。 泗洲寺是吴江东部地区最古老且规制宏大的佛教寺院,僧侣曾多达四五十人。分住“菊隐山房”、“松竹山房”、“远尘山房”。后来三房简称为东南房、西南房、西北房三个支系,拥有各自的“香脚”(受众)范围。其中东南房号称有近万受众。大体上,泗洲寺僧人举办佛事、送“经疏子”(写该户已故祖宗姓名的一叠黄纸)的范围是:北起周庄,西至北厍玩字村,东到金泽、尖田,南达浙江西塘镇。解放前后的住持是悟明的徒弟广缘。 民国14年(1925年)1月,芦墟人陈寅生、陈庚生、黄鸣鸾、唐敬尧、钱芸芳、陆荣光等20余人成立佛学会,并由黄子贞、许康侯延请西塘郁慎廉居士到泗洲寺演讲佛学。 农历四月十四日是泗洲寺盛大的庙会,各地信众自动集中到泗洲寺的神仙堂,虔诚地焚香膜拜,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个庙会的乡脚(地域广度)历来较广,有现在芦墟农村及莘塔、北厍的村民百姓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603111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