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个人”之间——略论晚清中国对“自由”的阐述.pdfVIP

“国家”与“个人”之间——略论晚清中国对“自由”的阐述.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家”与“个人”之间——略论晚清中国对“自由”的阐述.pdf

“国家”与“个人”之间 ‘‘ 国家 与“个人之问 略论晚清中国对“自由”的阐述 章 清 【摘 要]从近代中国思想演进的脉络进入对“自由”的讨论,源于“自由”是帮助我们解决“国家”与“个人”的冲突的 重要概念之一。“自由”浮现于中国思想界,之所以在解读上颇为“沉重”,就在于其触动了较为敏感的问题,即“自由”是基 于“国家”还是“个人”展开。因中文世界对“自由”的阐述较为突出其负面的涵义,在晚清中国各种“主义”大行其道之际, “自由”却难以成为“主义”。实际情形是,在规划中国未来前景时,“自由主义”让位于“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等诉求。 最基本的原由是,中国思想界对“主义”是有高度选择性的,而如何选择则决定于中国适时的需要。 【关键词】国家;个人;自由;自由主义 【中国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07)03—O0o9—21 【作者简介]章清,教授,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历史学系200433 将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自由”,置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长程,以检讨晚清思想界对此的阐 释,乃本文的中心论旨。这也是笔者有关“中国自由主义的命名”研究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发掘“自 由主义”作为一种“表达”在中国近代思想的脉络中所具有的意义。“自由主义”,尤其是与之相关 的诸多核心概念,在中国思想舞台的浮现,单从时间上说,已不算短。然而,对“自由主义”认知,在 汉语思想界,却常陷入言人人殊的境地,歧见纷纭,缺乏共识。这也难怪,西方世界研究自由主义的 论著,同样会面对这样的情形,“要断定谁不是自由主义者,什么不是自由主义,已经成了十分困难 的事了。”①中国“自由主义”既属舶来品,不只是缺乏明晰的“思想光谱”(intellectual spectrum),甚 至是否存在自由主义的传统,也颇遭质疑,以为“主义”已不存,遑论“传统”。② 问题既已拷问到“主义”之存与否,则无疑表明,中国自由主义实有必要展开基本的史实重建。 针对相关术语进行概念史的清理,或即是这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拟将自由主义的 ①参见安东尼·德·雅塞(Anthony de Jasay)著,陈茅等译《重申自由主义——选择、契约、协议》(Cho/ce,Contract, Consent:A Restatement ofLiberalis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l1页。针对中国方面的情形,史华慈(Benjamin I. Schwar~)善意警告过那种把西方看作“已知”这一过于自负的假设。在其看来,在西方对其纷繁的内在含义陷入令人迷惑、 嘈杂喧闹的争论时,转向非西方世界,西方却俨然成了一个明确的已知量。实际情形却是,19、20世纪西方贤哲在把握现代 西方发展的内在含义时,意见纷呈,莫衷一是;围绕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的争辩,也是热闹非凡,此长彼 消。很少有人敢于断言,18、19世纪以来的西方社会在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轻易可被理解的综合 体。见史华慈著,叶凤美译《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In Search ofWealth and Power:Yen Fu and the West),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第1—2页。墨子刻(Thomas A.Metzger)也提醒注意区分某一观念或词汇在中西思想脉络中不同的意义。他形 容说,“自由”或“民主”等意义笼统的词,很像放了许多不同东西的箱子,西方人与中国人在这个箱子里面所放的东西不一 定完全一样。要知道两者的异同,非得开箱取物,再将里面的东西分门别类不可。缺少这种“开箱”(unpacking)功夫,我们 无法得知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由”或“民主”等观念,是他们“接受的西方观念”,还是将固有理想投射到西方观念之上的结 果。见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版,第v页。 ② 参见徐友渔:《自由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及其他》;雷池月:《主义之不存,遑论乎传统?》;王彬彬:《读书札记:关于自 由主义》,均收入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的立场:自由主义之争与中国思想界的分化》,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 9·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