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两兄弟院士:汪德昭、汪德熙.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汪氏两兄弟院士:汪德昭、汪德熙.doc

汪氏两兄弟院士:汪德昭、汪德熙   说起新浪网曾经的CEO(首席执行官)汪延,似乎无人不知。但很少有人知晓,他的爷爷是著名物理学家汪德昭。在兄弟几人中,老大汪德耀是著名的生物学家,老二汪德昭是公认的中国国防水声事业的开创者,中科院院士;老三汪德熙也是中科院院士,而且还是中国著名的高分子化学家、核化学化工事业主要奠基人之一。   汪氏家族良好的启蒙教育   汪德耀、汪德昭、汪德熙三兄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科学家,其中汪德昭、汪德熙都是中科院院士。   汪氏家族具有非常浓郁的文化传统,崇尚读书,喜爱学习。汪氏三兄弟的祖籍是安徽省安庆,后辗转落户连云港板浦镇。汪氏三兄弟的祖父汪心培是板浦镇的杂货店老板。汪心培有两个儿子,长子是举人,次子是秀才。次子汪寿序正是汪氏三兄弟的父亲。汪寿序,号雁秋,人很聪敏,也很清高。他中了秀才之后,改习新学,离开板浦到省城南京,进入两江师范学堂学习。汪寿序崇尚民以食为天,喜欢农业,选择了博物科,是个勤奋好学的高材生。   1912年,汪寿序携妻子和两个儿子汪德耀、汪德昭到北京,任国民政府农林部主事。1913年,汪德熙在北京出生。汪寿序还有一子汪德宣,排行第四,先学生物,后来经商。汪氏四兄弟一直在北京师大附小、附中、北京师大就读,接受了当时国内最好的基础教育。   汪德昭:水声事业奠基人之一   汪德昭在家中排行第二,其长兄汪德耀是生物细胞学家,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曾任厦门大学校长、教授。他对汪德昭早年树立爱国思想及赴法留学的影响颇大。   1931年,法国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朗之万到中国讲学,内容是当时最“时尚”的相对论和超声波。这个演讲深深吸引了汪德昭。为了到法国去求学、拜朗之万为师,他不惜和心爱的妻子作新婚别。在法国,他和朗之万等共同创立了“朗之万-汪德昭-布里加”定律,获法国科学院大奖“虞格奖”,从此身列世界著名科学家之列。   1956年,应周恩来之请,汪德昭毅然带着全家,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祖国。回国之后,汪德昭先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兼室主任,并兼任中国科学院器材局局长。   1957年,汪德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经聂荣臻元帅亲自提名,由汪德昭出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开始筹建中国国防水声学的研究工作。当时,发展国防水声学,建立起中国的水下万里长城―――反潜探测系统,对中国是极为重要、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考虑到这一点,汪德昭毅然接受任务,挑起重担。1964年,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他一直担任所长或名誉所长。   在6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汪德昭在水声学科研和中国水声学科研队伍建设上的成就,引起世界关注。鉴于其杰出成就,他被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知名科学家”小组成员,成为唯一的中国组员。面对成就,汪德昭并不满足,他一再对大家说道:“我们不应满足于做国际水声队伍大合唱的一名队员,我们应做国际水声队伍的领唱者。”   汪德昭生性幽默。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讨论声学和海洋研究的关系时,汪德昭打了一个比方,他说:“法国人认为,红葡萄酒与奶酪是世上最美满的婚姻。声学家配上海洋学家,也是美满的一对。”话音一落,掌声和笑声顿起,知情人心里都清楚,汪德昭所说的“声学家”则是他的另一半。她叫李惠年,是一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但又通晓生物学。   说起来,这夫妻二人对中国音乐还有一份不可磨灭的贡献,汪德昭本人就有很深的音乐造诣,他会拉小提琴。著名指挥大师李德伦在回忆录中曾提到,当年影响他走上音乐道路的,正是汪德昭和李惠年。   1998年12月28日,汪德昭逝世。2007年10月,李惠年逝世。   汪德熙:核化学化工事业奠基人之一   1929年,汪德熙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师大附中。化学和历史是他最喜爱的两门课,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引领着他走上了化工研究的道路,并为之矢志不渝。而学历史时,自鸦片战争以来,国土沦丧,军阀混战,“学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再也没笑过”。这样沉重的话语,出自中学时代的汪德熙口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此烙刻在他的心头,汪德熙将个人奋斗目标和国家兴亡紧紧连在了一起。1931年,汪德熙考上清华大学化学系。   1938年,抗战处于艰难时期,八路军急需枪支弹药,在这种条件下,抗日军民被逼出了“地雷战”这种方法。可是在当时,一没人会造地雷,二缺少造地雷的器材、原料。这时,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想到了科学家。同年,任中国大学化学系讲师的汪德熙与其他数百名北平的知识分子一起,在物理学家叶企孙的组织下离开敌占区,到达了冀中抗日根据地。汪德熙去冀中是瞒着家人的,他自称去天津教书。在此之前,叶企孙亲自从天津到北平找到时年25岁的汪德熙,动员他去冀中根据地帮助解决氯酸钾炸药的难题。   恩师亲自登门,所为又是抗日大义,汪德熙当即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