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比喻特色.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村上春树的比喻特色.doc

村上春树的比喻特色   摘 要: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处女座《且听风吟》中运用了大量比喻,这些比喻独具特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复杂的描述性比喻;二、比喻产生的距离感;三、比喻产生的对比感;四、感官转换。这些比喻不同以往,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局限,突破了思维定式,为比喻手法开辟了新的领域,为跨界思维提供了有益指导。   关键词: 村上春树 比喻 距离感 对比感 感官转换   一、引言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处女座,发表于1979年,并获得“群像新人奖”。该小说的剧情简单,讲述了“我”放暑假回到家乡,与“鼠”在“杰式”酒吧的相处以及与一个陌生女子相遇而成为朋友的故事。其作品的语言不同于传统日本作家语言的委婉曲折。村上春树的文学语言反其道而行之,脱离日语的暧昧性,将语言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了今天在日本文学当中独树一帜的村上风格。   该作品语言风格奇特,尤其是比喻的使用独具特色,笔者将从《且听风吟》中出现的比喻入手,分析其中的语言特点。   二、复杂的描述性比喻   所谓复杂的描述性比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喻体比喻本体,即简单比喻所具有的特点;第二:喻体描述了本体的复杂状态。这种状态起到的作用有:a、描述本体情况b、能够反作用于本体使其附加上另一种含义或某种不同以往的色彩。令读者产生对本体全新、甚至是颠覆性的感受。尤其是在描述某种事物时,通过比喻,极大地扩充了原有事物的外延,让读者的思绪随着喻体超越现实,在异次元空间来回穿梭,时间和空间是交错的、跳跃的。在一系列场景的变幻后,视角最终又落回到本体上。   例(1):虽说如此,周围的人谁都没有在意鼠的大声讲话。狭窄的店里全是客人,别人也和他一样大声喧哗。那景象简直就像马上就要沉没的客船。   将酒吧里客人们的大声“喧哗”比作马上就要沉没的客船中人们的“心情”,这一点非常巧妙,其实这种“心情”并不是“我”的,而是客人们的。而“马上就要沉默的客船”显示出“我”略微消极的心态。   虽然描写人声鼎沸的场景,但这段文字给人的感觉依然是沉静的,仿佛电影镜头里消过音的吵闹镜头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表现出作者在吵闹的酒吧里内心的宁静和淡然,显示出“我”与客人们的情绪是截然相反的。   例(2):每一间仓库都相当古旧,深绿色的滑溜溜的青苔牢牢地长在砖块与砖块之间。高而暗的窗户上牢实地镶着铁栅栏,锈得厉害的门上分别贴着各贸易公司的门牌。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海味的附近仓库街中断了,成排的柳树也像被拔掉牙齿一般戛然而止。   例(3):正面造船公司船坞的灯火点点,旁边卸了行李而露出吃水线的希腊货船就像被抛弃一般漂浮着。甲板上的白漆由于海风而锈出红色。船的侧面贝壳紧紧地贴着,犹如病人的结痂。   例(2)、(3)是一段描写靠海仓库街的一段非常经典的文字。整体读来让人怅然若失,与海边的荒凉、仓库的破旧、孤零零的船只、荒无人烟的景象相结合。而其中成排的柳树戛然而止的景象比喻成拔掉牙齿,非常令人意外,但细细品味后有一种微微的痛感,仿佛还在静静地滴着血。暗示了沉静的景象之下内心隐藏的伤在隐隐作痛。整个画面看似沉寂,内心实则暗潮汹涌。把船上紧紧贴着的贝壳上比作病人的结痂。这个比喻有些令人胆战心惊,与例(2)一样含有伤痕和苦楚的因素,这里的结痂其实是“我”内心好而未愈的伤疤。村上春树将人物和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以至于分不清到底是触景生情还是触情生景。   三、比喻产生的距离感   关于村上春树小说的特色,有一点至关重要,那便是“距离感”。他不愿意与描述对象过分亲近,这与其使用不暧昧的日语进行写作是一致的。而正是通过村上春树对自己手中日语的彻底改造,我们才能从崭新的日语中看到他思维结构的独特性。   例(1):各种各样的人过来和我搭话,好像过桥一样,踏出声音,从我身上通过,然后再也没有返回。   文中把“我”比作“桥”,中国人通常类似的比喻有“垃圾桶”“废品厂”“出气筒”,别人一股脑儿地往里面倾泻或表现出自己的烦恼、不快、炫耀、攀比等等。而村上春树将我们传统的“垃圾桶”“废品厂”“出气筒”替换成“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没有一味承受的沉重感和被动感,而是一种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流动感,而这种流动感是没有返回的、单向的流动,因此更增添了一丝疏离和惆怅。   例(2):给我书的叔父三年后患了肠癌,全身被切得七零八碎,身体的入口和出口插着塑料管子痛苦不堪地死了。最后见面的时候,他活像一直狡猾的猴子,全身呈深红褐色蜷作一团。   将即将死亡的亲戚被不带感情地描述成一只狡猾的猴子,而这个“叔父”还赠与过对“我”产生重要影响的书。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出村上春树对于他书中强调的“写文章需要的不是感性,而是尺度”是吻合的。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这就是村上春树小说的一大特征:从不过分与人亲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