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第二节汉字的形体
教 案(二) 赵黎颖 实习班级 13汉语言文学一班 课程名称 现代汉语 课题、章节 第三章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课 时 1课时 课型 语言技能课 教法 讲授法、图示法、举例法 教具 PPT 教学目标 了解汉字的演变。 掌握七种主要字体,具体为各种字体的名称、时代和特点。 提高对汉字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七种字体的名称、时代和特点。 教学难点: 七种字体的特点。 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导入: 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汉字是如何产生的,但是,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我们正在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什么样的演变呢?这将是我们这节课将要来学习的内容。 一、现行汉字的前身 汉字的历史悠久,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字体 二、汉字的演变 我们具体来看,汉字从甲骨文到今天所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什么养的发展变化。 1.甲骨文 1)甲骨文是指商周时代刻写在龟甲(腹甲与背甲)和兽骨(以鹿或牛的肩胛骨与肋骨为主)上的文字。 2)1899年在河南安阳市郊小屯村发现。全部单字四千六百个左右,已认识的约一千个。 发现者为被誉为“甲骨之父”的王懿荣。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当地的农民在采收花生时,偶然捡到一些龟甲和兽骨,被当成中药卖给药铺。金石学家、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和学生赵军偶然在中药材里的“龙骨”片上发现有古文字,经过查证后才知道是商代国都所在地。但后人考证王懿荣并非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其它尚有王襄、孟定生、刘鹗、端方、胡石查等人。 3)特点:甲骨文是以刀为书写工具、以龟甲兽骨为载体材料,属于汉字的早期阶段,因此具有以下特点:(1)笔划的线条细瘦苍劲,直画居多,折笔常刻成两刀,多方笔与直笔,几乎没有弯转;(2)字形瘦长,直笔较横笔为长,这与握刀的手用力的难易有关;(3)形体结构因笔划多少而改变,大小不统一。甲骨文的体积和甲骨文的繁简往往决定文字的大小;(4)存在大量异体字,尤其是象形字中,一个字常有多种写法;(5)合体字中偏旁的位置可以互换,说明当时形体结构还不固定。 2. 金文 1)亦称铭文或钟鼎文,是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承接甲骨文而起。初始于商末,盛于西周。 2)记录的内容与当时社会,尤其是王公贵族的活动息息相关,多为祀典、赐命、征伐、围猎及契约之事。大部分人以周宣王在位时期铸造的毛公鼎金文(又称西周金文)为代表,毛公鼎铭文共三十二行,四百九十七字。 3)金文用模范铸就,自身有极强的工艺性。金文在形体结构和笔划等方面,有如下的特点:(1)笔划粗壮丰满,笔势圆转,出现了连贯的折笔;(2)字形接近长圆,大小差距缩小,渐趋整齐;(3)笔划粗细和结构布局较为匀称;(4)异体字仍然存在,但是比甲骨文已经大为减少;(5)限于材料和内容,金文的字数比甲骨文少,但是,金文的象形性差,线条化明显,形声字明显多于甲骨文,是一种更为成熟的形体。 3. 篆书 1)大篆 大篆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六国文字(如玺印文字、帛书、瓦当文、货币文);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之际秦国的文字。此处取狭义。大篆以籀文和石鼓文为主。 大篆的代表字样为公元前770年(秦襄公8年)——刻在石鼓上面的“石鼓文”: 因为采用凿刻的方法,在石头表面点击而成,因此可以避免刀具或者铸造的“书写”限制,基本反映了当时实际使用的汉字形体特点:(1)笔划粗细均匀一致;(2)大小接近方形,形体相对统一;(3)结构工整,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混用的异体字得到统一;(4)限于考古发现,现存大篆字样数量不多。 2)小篆 由大篆发展而来,是秦统一六国后,作为“书同文”的产物而强制推行的一种规范字体,和大篆并称“秦篆”,以“泰山刻石”为代表字样。 小篆以毛笔为书写工具,具有圆转流畅的书体风格。 (1)笔划均匀一致,笔形圆转勾连,笔势舒展流畅;(2)形体长圆,大小一致;(3)结构成分和方式空前统一,一个偏旁在字中任何位置都基本保持固定的形体;(4)异体字大量消失,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政府倡导的规范化字体。 4. 隶书 隶书是流行于秦汉之际、追求书写快捷的一种书体。此处的“隶”不是指一般所谓的奴隶或徒隶,而是指政府中的下级吏员。 1)秦隶和汉隶 秦隶又称古隶,始于秦代,是小篆的一种省变体,目的是宜于日常急用。秦代篆隶并用,小篆是规范的正体,隶书是应急的俗体。秦隶因源自小篆,故保留了较多的篆书特征。与前代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