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昆虫的头部及颈部.pptVIP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章昆虫的头部及颈部

第六章 昆虫的头部及颈部 主要内容 头部的分节 头壳的基本构造 头部的感觉器官 口 器 头部的变化与适应 昆虫的颈部 1. 头部的分节 多数学者认为,作为一个体节,在胚胎期应具有1对附肢、1对体腔囊和1对神经节。 由于研究者取材不同和对一些现象解释不一,因而提出了不同的学说。有三节说、四节说、五节说、六节说、七节说、八节说和九节说等。 目前,为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是Rempel(1975)提出的六节说。该学说认为,原头区不是真正的体节,第一至第六节的附肢依次是上唇、触角、消失(胚胎期存在)、上颚、下颚和下唇。 2. 头壳的基本构造 2.1 头壳上的线与沟 (1)蜕裂线 是位于头部侧面的下方,由额唇基沟到次后头沟之间的一条斜横沟。该沟在上颚前、后关节间的部分叫口侧沟,其余部分叫口后沟。鳞翅目幼虫的口后沟特别发达。 在上述的线与沟中以蜕裂线、额唇基沟、额颊沟、颊下沟和后头沟最为重要,只有把这5条基本的线与沟确定,头部的分区问题就迎刃而解。 2.2 头壳的分区 头壳的背面称头顶或颅顶,是额以上两复眼侧背方的区域。 头壳的后面是后头区和次后头区,两者又合称为头后区。 (1)额唇基区 颊是头顶之下、颊下沟之上、额颊沟与后头沟之间的区域,通常头顶与颊无明显的界线。 颊下区为颊下沟下方的狭片,其在上颚前后关节之间的部分称口侧区,上颚之后的部分称口后区。在膜翅目等类的昆虫中,口后区常扩展为口后片,有时两片相向延伸在头孔下相愈合为口后桥。 后头区是后头沟与次后头沟之间的拱形区域,其中颊后的区域常称后颊,后颊以上的部分称后头,两部分之间无分界线或沟。 次后头区是次后头沟之后的拱形区域,其后缘与颈膜相连。 2.3 头部的内骨骼 昆虫头部的坚硬不仅是由于各节间紧密愈合和有多条次生沟的内脊的支撑,而且还由于头部有着特殊的内骨骼。不过,这种内骨骼是昆虫体壁内陷而成,同脊椎动物的骨骼截然不同。 昆虫头部的内骨骼统称幕骨,主要是由1对幕骨前臂与1对幕骨后臂组成,后者常左右相联成幕骨桥,再与幕骨前臂相联;有些昆虫的幕骨前臂上又各具一个突起,斜上伸至触角附近的头壁上,这对突起称幕骨背臂。 幕骨不仅能增强头壳的坚固程度,同时为口器与前胸的部分肌肉提供了着生之处,此外,还是消化道、神经索上下穿插而过的支架桥。 不过,在有些种类,特别是寄生性和具有刺吸式口器昆虫中幕骨部分退化或消失。 3. 头部的感觉器官 除原尾目昆虫外,昆虫纲所有的种类均有触角(antennaa,复数ntenaae)。这1对分节附肢一般着生在额区,它基部包被于膜质的触角窝内,围角片上的支角突是触角活动的关节。 3、念珠状 此外,昆虫的触角还有一些其他功能,如芜菁在交配时雄虫的触角能起协助拥抱雌虫的作用,魔蚊的幼虫利用触角可以捕获猎物,仰泳蝽在游泳时触角能平衡身体,水龟虫在潜水时可以用触角帮助呼吸。 鉴定昆虫 触角的形状、分节数目、着生位置以及触角上感觉孔的数目和位置等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因此触角常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特征。 用以害虫的防治 3.2 复眼 昆虫复眼的小眼数目变化甚大,一种蚂蚁的工蚁每个复眼只有一个小眼组成,而鳞翅目昆虫一个复眼常有12000~17000个小眼,蜻蜓目昆虫一个复眼的小眼数在10000~28000个或更多,但昆虫一个复眼的小眼数大体在300~5000个之间。社会性昆虫各型间每个复眼的小眼数存在差异,如蚁类中,一般工蚁的小眼数为100~600个,雌蚁的小眼数为200~800个,而雄蚁的则为400~1200个。 复眼的大小与种及性别有很大关系,如头蝇科昆虫复眼几乎占据头表的全部,蜻蜓目的种类复眼亦很大,而在缨翅目昆虫和一些同翅目昆虫中复眼要小得多。 多数昆虫复眼能感受的光波波谱范围也比人眼宽广。如昆虫复眼能感受的波长为240~700毫微米,对紫外线或蓝绿光最为敏感,而人眼能感受到的光波波长大约为400~800毫微米。 大多数昆虫对于运动物体的反应也比人眼敏捷。如蜜蜂仅需0.01秒就能作出反应,而人眼需要0.05秒才能看清轮廓。 但是,昆虫的视程远不及人类。如蜻蜓只可以看清1~2米,家蝇只能看到40~70毫米;另外,绝大多数昆虫是色盲,如蜜蜂不能分辨出青色和绿色,也不能分辨出红色和黑色。 3.3 单眼 4. 口器 口器又叫取食器,昆虫因食性及取食方式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口器。大体上取食固体食物的昆虫口器为咀嚼式,取食液体食物的昆虫口器为刺吸式,兼食固体和液体食物的昆虫口器为嚼吸式;其中吸食表面液体的昆虫口器为舐吸式或虹吸式,而吸食寄主内部液体的昆虫口器为刺吸式、锉吸式或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