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话题作文审题方法谈远离作文偏题或跑题.doc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方法谈远离作文偏题或跑题.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方法谈远离作文偏题或跑题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方法谈 远离作文偏题或跑题每年高考,总有些平时作文基础很不错的学生,爆出让人吃惊的低分。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审题的环节上。山西省作文尖子生——费莹莹同学2004年高考作文得25分,可以说是一个极典型的例子。众所周知,审题是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而实际的情况是,不少考生不知道怎么审题。笔者认为,把孔子《论语》中的一段话——“审问之,明辨之,慎思之,笃行之”用在审题上,是很能解决问题的。孔子此话原是说求学、做学问要善问、善辨、善思、忠实去做,而作作文也宜如此。下面结合作文审题试作分析: “审问之”,即对话题作文的有关材料和概念讲行仔细地探询、审问。 1、探询背景材料,弄清暗示或倾向。 2005年全国使用范围最广的第三套高考语文题,背景材料“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就有明确的暗示:甲忘记仇怨、铭记大恩情的做法是对的。 2.审问题引材料,明确题材的范围。 如2005年全国卷(三)题引材料“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就明确了联系现实生活取材和立意的写作范围。 3.审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思考话题的隐含条件和限制。 如2005年北京卷“说安”,安可以解释为安全、安宁、安逸、安于等,这就明确了写作的内容。 4.审问作文的限制条件,明确自由度有多大。 如“不少于800字,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明辨之”,即辨明话题的内涵和外延,抓准话题的核心。“明辨话题”,实质就是明辨话题地概念,具体的方泫有: 1.词语比较法。 与别的近义词或话题比较,准确把握话题的中心概念。如2005年高考天津卷的“留给明天”,把它与“展望明天”“创造明天”“等待明天”“剩下明天”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展望”是一种构想,“创造”是一种奋斗,“等待”是心理的期盼,“剩下”是心理的无奈:而“留给”是一种远见卓识的表现,它足把资源、财富、好的环境、美好传统、民族精神等大好的毒而右目的地保留给“明天”的人。 2.语素分析法。 分析话题的每个语素,然后整合理解话题的意义。如2005年高考辽宁卷“跑的体验”,对“跑”“体验”三个语素的意义进行分析:“跑”即“奔跑”,狭隘意义的跑指具体的“跑”的动作,挖掘潜力有限;宽泛意义的奔跑,是一种实践活动,鸟儿学飞足“跑”,去了某地可以说“跑一趟”,读一本书可以说目光“奔跑”,思考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说思想的野马在“奔跑”等等,挖掘潜力很大。“体”即“亲身经验”“体察”,“验”即“检查”“查看”,两者整合指“亲身实践”或“通过实践认识阁嘲事物”。综合起来可理解“跑的体验”就是指“亲身实践的体套或认识”。 3.结构词性分析法。 分析话题的短语结构和词性特点,明确思考的重点和方向。如2004年湖北卷“买镜”属动宾结构,“买”是一个“拿钱换东两”的商业行为,“镜”是名词,有着丰富的寓意,话题的关键是对“镜”的抽象意义的挖掘。 4.反义推断法。 运用词义相反相对的现象对话题进行分析和推断,明确思考的角度和范围。如2004年上海卷话题“忙”,其反义词就足“闲”,将两者放到一齐来分析,就会发观,“忙”与“闲”不是绝对的,关键取决于个人的心态和思想境界。 5.造句拓展法。 用话题的词语来造句,打开理解的思路,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由单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的话题都可用这种方法,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的“双赢的智慧”,我们就可以造出这样一些句子来:他有双赢的智慧,经商中需要双赢的智慧,中国对外交往中双赢的智慧,人际交往中双赢的智慧,集体和个人实现双赢的智慧,双赢的智慧来自共同的需要,双赢的智慧是最好的智慧,双赢的智慧实现共同发展……这样有多少造多少,思路得以开阔,对话题的理解也就活了。 6.语段揣摩法。 无话题的材料作文,分析材料中心,揣摩材料的情味是准确审题的关键。如2005年上海卷要求写流行文化对我们成长的影响,三段背景材料列举了武侠、言情、韩删、卡通等现象,审题时思考点就应该围绕此现象,入乎其中地体悟,出乎其外地客观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或中心。 7.情味揣摩法。 揣摩话题的情味,准确理解题旨的意义。如今年广东卷的再题“纪念”,写作时就要弄清“纪念”一词的情味是褒扬的。如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就一定带有怀念胜利的成份,带有对正义与和平胜利的珍惜之情,绝不能只写铭记历史教训,不忘历史的耻辱。 8.明辨关系法。 对关系型话题作文,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审准题的关键。概念间的关系,我们除了套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