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表格)讲解.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 题 25 伯牙绝弦 新授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重难点 重点: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难点: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感受伯牙、子期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过程(一课时) 随记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这篇课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 理解课题:课文讲的是哪两人之间的故事呢?(伯牙 钟子期)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句子读通顺。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断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回忆学习文言文有的方法 3.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注译   绝:断绝   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峨峨:高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 谓:认为。 乃:就。  复:再,又。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总之俞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就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觉得很伤心。于是摔破了琴,挑断了琴弦,决定一生不再弹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 4.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哪几句话具体看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2、后人感动于他们的情谊改编了一首同样感动的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再一次的朗诵课文,能背下来的可以跟着背。 3、文中引申出一个成语“高山流水”,望同学们记住: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é”。 “哉”“ 兮”字都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第三句“谓”“世”一字一顿 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辅 导 记 录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26 月光曲 课 型 新授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重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难点:理解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随记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