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纳米碳酸钙生产及后处理技术.doc

低成本纳米碳酸钙生产及后处理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成本纳米碳酸钙生产及后处理技术

低成本纳米碳酸钙生产及后处理技术 介绍了低成本生产及后处理技术生产纳米碳酸钙的方法,生产的纳米碳酸钙粒径细、粒度均匀、粒级窄、成本低,采用专用改性设备,改性效果好、能耗低。 [关键词] 低成本;纳米碳酸钙;后处理 1 前 言 CaC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由于价格低、原料广、无毒性,广泛用于橡胶、塑料、纸张、涂料、牙膏等的填料。全世界每年CaCO3用量约两千多万吨。普通CaCO3用作填料仅起增容降低成品价格作用。而超细CaCO3(粒径小于0.1um)(以下称纳米碳酸钙)不仅可以起到增容降低成本的作用,用于塑料、橡胶和纸张中,还具有补强作用。粒径小于0.02um的CaCO3产品,具有补强作用,可与白炭黑相比。粒径小于0.08um且粒径分布很窄的CaCO3,用做汽车底盘防石击的涂料。因此,纳米CaCO3的研制、开发,备受国内外的热切关注。日本在纳米CaCO3的研制、生产、应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现已有纺锤形、立方形、针形、球形、链锁形及无定形等形态及表面改性的品种达50余种。美国着重于超细CaCO3在造纸和涂料上的应用,英国则主要从事涂料专用超细CaCO3的研制,近20年来英国在汽车专用塑料用CaCO3中占垄断地位。我国从80年代开始进行超细CaCO3的研究。国内多家单位已研制、生产出了几种型号的纳米CaCO3产品。但品种少,产量低。生产工艺及设备落后,高档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加强研制、开发新的高档纳米CaCO3产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是橡胶、塑料制品、造纸等工业对CaCO3工业的企盼,也是我国CaCO3工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碳酸钙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纳米级碳酸钙由于其粒径小,极易发生团聚,后处理的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纳米碳酸钙的应用效果。 2 目前生产方法简介 根据碳化过程的不同,我国纳米级碳酸钙的生产方法大体可分为如下4种:间歇鼓泡碳化法、连续鼓泡碳化法、连续喷雾碳化法、超重力反应结晶法。 2.1 间歇鼓泡碳化法 根据碳化塔中是否有搅拌装置,该法又可分为普通间歇鼓泡碳化法和搅拌式间歇鼓泡碳化法。该法是在锥底圆柱体碳化塔中加入精制氢氧化钙悬浊液和适当的添加剂,然后从塔底通入二氧化碳碳化之终点,得到所要求的碳酸钙产品。在反应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如碳化温度、二氧化碳流量、石灰乳浓度及搅拌速度,并加入适当的添加剂。该法投资少、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但生产稳定性差。 2.2 连续鼓泡碳化法 连续鼓泡碳化法一般采用两级或三级串联碳化工艺,即精制石灰乳经第一级碳化塔进行部分碳化或得到反应混合液,在浆液槽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后进入第二级碳化塔碳化制得最终产品。该法由于碳化过程分步进行,采用级间进行表面活性处理,可通过制冷来控制碳化温度,因此对晶形的成核、生长过程和表面处理分段控制,从而可得到较好的晶形、较小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现在,国内有些碳酸钙生产厂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严格控制石灰乳浓度、碳化温度、添加剂的类型和配比等来生产所需晶形和粒径的产品。 2.3 连续喷雾碳化法 连续喷雾碳化法一般采用三级串联碳化工艺。精制石灰乳从第一级碳化塔顶部喷雾成0.01-0.1mm的液滴加入,二氧化碳从塔底通入,二者逆流接触发生碳化反应。反应混合液从塔底流出,进入浆液槽,添加适当的分散剂处理后,喷雾进入第二级碳化塔继续碳化,然后再经表面活性处理、喷雾进入三级碳化塔碳化制得最终产品。其产品粒径可达40-80nm。由于该工艺投资较高、技术较复杂、操作难度较大、更主要的问题是喷嘴雾化问题难以解决。因此,该法在国内应用并不普遍。 2.4 超重力反应结晶法 超重力反应结晶法的技术特征是以强化气液传质过程为基本出发点,其核心在于碳化反应是在超重力离心反应器中进行,利用填充床高速旋转产生的几十到几百倍重力加速度,可获得超重力场环境,并通过CO2和Ca(OH)2悬浊液在超重力专用设备中逆流接触,使相间传质和微观混合得到极大强化,为CaCO3均匀快速成核创造了理想环境。在超重力场中,各种传递过程得到极大强化,相界面迅速更新,体积传质系数可提高到常重力填充床的10~1000倍,从而可大大提高Ca(OH)2溶解和CO2吸收速率,使体系中Ca2+和CO32-的浓度增加,过饱和度提高,同时添加适当的分散剂,控制晶体生长,最终得到平均粒径达15~30nm的纳米级碳酸钙。该法粒径分布均匀,不同批次产品的重现性好,且碳化反应时间仅为传统方法的1/4~1/10,达国际先进水平。但该法由于投资高,生产成本高,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3 低成本生产技术的特点 3.1 低成本纳米碳酸钙生产技术 间歇碳化法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