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六)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A卷)讲义.doc

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六)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A卷)讲义.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同步测试卷(六)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A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一种观点认为:“急于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倾向在十月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得到很大发展其集中表现是执行于1918年至1921年初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这一政策之下……实行余粮征集制全部余粮由国家强行征购。”这一观点实际上(  )把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归结为苏俄激进 B.肯定了战时C.忽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制定的内在原因 D.是对余粮征集制度的非理性判断和否定瞿秋白(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于1920年到苏俄考察著有《俄乡纪程》文中写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 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作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认识到(  )实行粮食税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恢复发展 B.恢复货币和商品流通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D.新经济政策能改善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苏俄实行粮食税后革命领导人托洛茨基这样说:“由于俄国经济落后眼下不能用集中的裁夺和调整经济生活。于是向市场这个魔鬼说‘请你来帮帮我们的忙’。”在托洛茨基的解释中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本质上是(  )基本一致 B.彼此对立 C.相互补充 D.因果相扣作为苏联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 (  )都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 B.都由于对农民的剥夺破坏了工农关系都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苏联的粮食收购率在1927-1928年是14.7%到1938-1940年达到41.2%。对这一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农民的全部余粮收归国家所有 B.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苏联牺牲农民利益推进工业化 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  )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积极性 B.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赫鲁晓夫推动了斯大林体制的形成 D.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 斯大林逝世之后苏联领导人开始改革但是史学界认为有一个时期“措施的政策取向却是朝着回归斯大林模式的路标运动的”。这个时期执政的应该是(  )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 D.戈尔巴乔夫 0.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一书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无论苏联领导人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中国邻邦”。这段材料试图说明(  )戈尔巴乔夫改革并未突破旧的农业体制 B.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遭到失败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根本性质不同 D.苏联继续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这表明英国(  )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以渡过经济危机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增强英联邦的政治向心力认识到了只有放弃贸易保护、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新美国经济史:从殖民地时期到1940年》载:“是胡佛建立了好多的公共工程让人们1930年胡佛批准了“霍利-斯穆特法”大幅度提高890种商品的关税。这说明胡佛政府(  )完全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放弃了自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