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文考言文虚词.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中考文言文虚词复习 1、而 (1)表示并列关系。—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并且”。如: A、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表示并列。黑色的皮肤,上有白的斑纹。) B、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失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 C、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二章》 (忧愁患害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 D、舍鱼而取熊掌 《鱼我所欲也》 (那么(我就)舍掉鱼,而得到熊掌。)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A、然得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表示承接。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 B、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 C、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A、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表示转折。但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困苦。) B、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译为“着”“地”。或不译。如: A、吾恂恂而起。(表示修饰。我提心吊胆地爬起身。)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C、面出而居 《愚公移山》 D、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 (5)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B、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6)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A、富而可求也。(表示假设。富裕如果能够追求得到。)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二、何 (一)、代词。 ①代词,什么。译文:何以战。凭什么作战。 ②代词,为什么。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译文: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愁铲不平呢? ③代词,哪里。 君将何之?译文:您打算去哪里? ④代词,与“如”连用,组成“如……何”结构,可译为“把……怎么样?” (二)、副词,多么。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译文:差役吆喝得多么凶恶!老婆婆哭泣得多么悲苦! 三、乎 1.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 (2)表反问,可译为“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表推测,可译为“吧”。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4)表感叹,可译为“啊”。例: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2.介词,引出动作行为发出的处所,相当于“于”。例:醉翁至于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则   1、却,可是。例: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那么,就。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3、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例:《论语》六则。   4、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5、就是。例:则者岳阳楼之大观也。不然,则其所疏远。   6、原来是。例:徐而察之,则上皆石穴罅。临视,则虫集冠上。   7、只。例:不依公道则爱钞。   8、同“辄”,总是,常常。例:居则曰:“不吾知也!”   9、原来已经。例: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则是]只当是。例: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则则]赞叹的声音。例:连呼则则。 2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