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工资调整机制的分省分行业比较
宋 湛*
研究领域:劳动、人口经济学
摘 要: 本文以工资粘性这一特定角度,对中国的二十九个省(区、市)的四个行业的工资调整机制进行二维比较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再分析。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在各省和各行业之间的分布进行了定量描述,解释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资和失业率双上升的现象,得出了中国制度壁垒造成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扭曲的机制,提出拆除各种制度壁垒,转换政府职能,以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Abstract:With the special sight of wage stickness, this paper use two-dimension analysis of the wage adjustment in four industries in 29 provinces of China.Then re-analyse is done on the result. Distribution of labor market division is described with different provinces and industries. It can explain the reason why the wage is increasing with the enlargement of unemployment. It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China’s institutional obstraction make the division and the distortion of labor market. It also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remove institutional obstraction and change government’s function to assure the deploment of the labor market.
关键词: 工资粘性 劳动力市场分割 制度壁垒
与西方的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不同,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劳动体制改革开始以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进入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和由初级劳动力市场向更为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过渡的阶段。在这种“双重过渡”为特征的体制下,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问题1、从1985年以来,实际工资水平同失业率双上升。然而西方现代劳动力市场均衡模型认为,劳动力市场均衡的轨迹为工资和就业率同时上升的曲线,这显然与我国的现实情况不符。
问题2、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扭曲的状况比较严重(蔡昉等,2002;顾建平,2002),但是还缺乏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扭曲的程度的定量分析,以及这种分割和扭曲在我国的各地区和行业的分布状况的规律研究。
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以工资粘性作为切入点,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同失业率同步上升的现象进行解释,并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扭曲的程度做定量分析。本文后面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介绍非线性存量调整模型,第二部分介绍基本假定和数据说明,以及计量估计分析和对计量估计结果的再分析,第三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含义。
一、 模 型
1、对工资粘性的再考察
工资调整过程的粘性特征,一直是近来宏观经济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二十世界八十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在原凯恩斯工资刚性(rigidity),尤其是向下刚性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工资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的粘性(sticky)或工资惯性(inertia)。当代主流宏观经济学的不同观点对于工资粘性,从多个角度给出了解释。如工资合同的交叠期限理论(Taylor,1980),又如工资和价格变动成本理论(Mankiw, et al, 1991),效率工资理论(Akerlof,1985) ,隐性合同理论(Baily,1974; Gordon,1974)等。另外,一些学者对于西方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粘性进行了经验分析(Sachs,1979;Taylor,1980)。这些西方劳动力市场的理论和经验分析都证明,在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粘性是存在的。工资粘性被用来解释长期失业、经济周期等经济现象。
为了将工资粘性同其他影响工资的因素相分离,本文在西方工资粘性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合意工资水平的概念。
合意工资水平是指工资粘性的影响为零时的工资水平。在现实中,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粘性,所以合意工资水平与实际工资水平并不相等。实际工资水平可以刻画为:
其中为期的实际工资水平,为假设当期的其他影响因素不变而时间变量趋于无穷情况下的工资水平,也可以看作没有时滞的工资水平,即合意工资水平,为工资粘性对于合意工资的影响函数。因此,实际工资的形成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即(1)合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利用DEFORM-3D模拟镦粗锻造.doc VIP
- 08 威科夫进阶课程.pdf VIP
- CB 673-2020 出入舱口盖规范.pdf
- GA_T 1788.1-2021 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doc VIP
- 大体积混凝土监理实施细则.docx VIP
- (正式版)D-L∕T 343-2010 额定电压66kV~2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GIS终端安装规程.docx VIP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培训.ppt VIP
- GPS33E巨人通力调试说明书.pdf VIP
- 重大接待保障措施(环卫作业).doc VIP
- 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20201016014015).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