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学原理第二章课件.ppt
美学原理 第二章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古代) (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 1.孔子; 2.孟子;3.荀子;4.墨子 (二)结合生命自由来研究美 1.老子;2.庄子 (三)结合艺术来研究美 1.从主客观关系;2.从内容与形式上;3.从风格上 (四)结合现实研究美 1.刘勰;2.柳宗元;3.刘禹锡;4.郭熙;5.王夫之;6.叶燮 第二章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古代) (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 1.孔子 (1)美与善密不可分:“里仁为美”、“尊五美”; (2)美与善有区别:“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有美玉如斯”;“尽美矣,未尽善矣”; (3)“善”和“功利”指“礼”“乐”和“仁义”。 第二章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古代) 2.孟子 (1)继承并发展孔子的“仁”,突出“人性”的作用; (2)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充实之谓美”。仁、义、礼、智等品质是美的来源,美与善密切联系; (3)主张“人性善”,仁义等道德品质是人的本性先天固有的。 第二章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古代) 3.荀子 (1)主张“人性恶”,美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结果。“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2)从事学习,掌握“全”与“粹”的知识与修养才是美的。“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 (3)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 第二章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古代) 4.墨子 (1)对美持否定态度。“为乐非也”;“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2)美的标准要符合“万民之利”; (2)事物先有功利,先有善,然后才可有美。主张“先质而后文”。 第二章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古代) (二)结合生命自由来研究美 1.老子 (1)道是大美,自然无为。“天地有大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无为而无不为”。 第二章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古代) 2.庄子 (1)主张贵生、保身。 (2)“逍遥游”、“与物为春”、“物物而不物于物”、“得至美游乎至乐”。 第二章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古代) (三)结合艺术来研究美 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 (1)古代艺术家追求美的境界是意境; (2)王国维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 (1)艺术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画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3)乐论:声情并茂; (4)造型艺术:形神兼备 第二章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古代) (三)结合艺术来研究美 3.从风格上研究美 (1)风格具有时代和个性的特点; (2)古代对艺术的品评是从风格上研究美; (3)中国历史上的美学家,关于艺术美的研究与探讨的特点:a.诗要用形象思维;b.创造具意境和美的艺术形象;c.提倡”活法”,“无法”和“有法”结合;d.艺术家要有真情实感;e.注意艺术技巧的训练。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典雅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第二章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古代) (三)结合艺术来研究美 3.从风格上研究美 (3)中国历史上的美学家,关于艺术美的研究与探讨的特点: a.诗要用形象思维;b.创造具意境和美的艺术形象;c.提倡”活法”,“无法”和“有法”结合;d.艺术家要有真情实感;e.注意艺术技巧的训练。 第二章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古代) (四)结合现实研究美 1.刘勰:用“自然之道”来说明美的产生; 2.柳宗元:美在于自然,一切客观事物都有它的规律,是人无法改变的; 3.刘禹锡:美在于有形的客观物质; 4.郭熙:将山水的美人格化、心灵化; 5.王夫之:美存在于自然的运动之中,艺术美是现实美的能动反映,肯定了美的现实性和客观性; 6.叶燮:肯定了现实美的客观性,只有人才能欣赏美。 ?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喜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遥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这景外意也。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看此画令人起此心,如将真即其处,此画之意外妙也。 ?——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 》 第二章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当代) 美学界对美的本质的论争与探索形成四派: 1.美是主观的(绝对主观论) 代表人物:吕莹、高尔太等 2.美是客观的(绝对客观论) 代表人物:蔡仪 3.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主客观统一论) 代表人物:朱光潜 4.美是客观性社会性的统一(客观社会论) 代表人物:李泽厚 评论 人们探讨美的本质的几种出发点1.从某种预定的原则出发。如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黑格尔等; 2.从经验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