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两汉乐府诗课件.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两汉乐府诗课件.ppt

第二部分 秦汉文学 一、汉文学的历史跨度: 西汉文学 东汉文学(文学史通常把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时期归入魏晋文学范围内) 二、汉文学的基本内容: 1、汉赋 2、两汉政论文及其他散文 3、史传文学(《史记》和《汉书》) 4、汉代诗歌(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 三、汉文学的主要特征 1、汉代史传文学、辞赋、政论散文出现繁盛局面,诗歌处于较为沉寂的时期。 2、汉代文学主流与政治主流、思想文化主流高度一体化 3、汉代文风以疏荡显其气韵,体式以鸿大见其壮美。 4、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尚、文体样式等诸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四、文学在汉代的地位 1、出现了汉赋(又泛称辞赋)这一种完全以文学感染力本身为目标的文学样式。 2、文学创作的兴盛 。 3、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学活动的文人群 。 4、汉代初步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 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五、对妇女婚姻悲剧的感慨 《上山采靡芜》叙述一个弃妇和故夫偶然重逢时一番简短的问答。它不从正面写弃妇的悲哀, 反而写故夫的念旧, 更显出女主人家的被弃是无辜的。尽管她的劳动比人强, 相貌也不比人差, 还是不免于被抛弃。她的不幸仅仅是由于男子的喜新厌旧罢了。 《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 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同时热情地歌颂了二人忠于爱情, 宁死不屈的精神。 六、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 《薤露》、《蒿里》本是两首送葬时唱的挽歌。前一首感叹生命就像草上的露水很快晒干一样短促,却又不像露水又会重新降落;后一首感叹在死神的催促下,无论贤者、愚者,都不能有稍微的停留,都最终成了草中的枯骨。 《长歌行》,诗人以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比喻生命的短促和一去不复返,这一系列比喻,似乎要把诗引向一个低沉、悲哀的情调,但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陡然一转,力重千钧,引向了一个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结局。遂成为千古绝唱。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民歌中的这个题材与当时文人诗大体上是一致的。到了魏晋时期,感叹人生短促,并由此出发寻求各种解脱的途径,更成为文学尤其是诗歌的中心主题。 4、汉乐府诗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第一,两汉乐府诗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主体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 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 第二,故事情节完整曲折。 第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第四,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 其一,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 其二,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 其三,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 第五,以寓言的形式叙事,寓言诗的创作。 5、汉乐府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汉乐府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二、汉乐府诗开创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 。 * * 第一讲 乐府诗与文人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 1、乐府的概念及演变 乐府,本是秦、汉朝廷设置的诗、乐、舞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关(这个机构到汉武帝时主要职责是编制歌舞,供皇宫里的人娱乐)。汉朝人称合过乐的歌辞为歌诗。到了六朝,人们对此机构采集、合乐而歌的诗也称乐府。乐府便由机构名称变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继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些特点写作的诗,称为“新乐府”。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因这两只诗歌的分支,最初也都配乐歌唱的。 2、乐府诗的收集和整理 设立乐府机构的记载,最早见于秦朝。汉承秦制,在朝廷设立太乐和乐府两机构,太乐掌管祭祀雅乐,乐府管民间俗乐。到了汉武帝时,乐府的规模和职能大大扩大了,其具体任务包括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编演歌舞等。朝廷典礼所用的乐章,主要由文人写作;在普通场合演唱的歌辞,则主要是从各地搜集上来的民歌。可以说,这是继《诗经》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采诗活动 。 关于采集民歌的目的,《汉书·艺文志》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这恐怕是按照儒家理想加以美化的解释,其实主要是为了娱乐。 西汉乐府自武帝始规模日益庞大,人员逐渐繁冗,以致汉哀帝登基之初,改革朝政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罢去乐府机构。东汉时虽没有乐府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