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戒之在色”之“色”字新解.docVIP

《论语》“戒之在色”之“色”字新解.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戒之在色”之“色”字新解.doc

《论语》“戒之在色”之“色”字新解   摘 要:《论语?季氏篇》“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之“色”历来多释义为“女色”。全文考之以古籍文献、古今考释以及《论语》语境,认为此句中的“色”应为“脸色不定”之义。   关键词:《论语》;色;释义   作者简介:唐孝?S(1995-),男,汉族,四川达州人,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历史学。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2   一、“色”字释义   关于“色”字的释义,古代文字学家做了如下解释: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如此解释到:“色,?气也。从人从?m。凡色之属皆从色。”   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言:“色,颜气也颜者两眉之闲也心达于气。气达于眉闲是之谓色。颜气与心若合符?m。故其字从人?m。记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又曰。戎容。盛气阗实阳休。玉色。孟子曰。仁义理智根于心,其生色也。?B然见于面。此皆从人?m之理也。主色而后见于面。所谓阳气浸淫。几满大宅,许曰。面颜前也是也。鲁颂。载色载笑。传曰。色色温润也。大雅。令仪令色。笺云。善威仪,善颜色也。内则曰。柔色以温之。玉藻曰。色容庄。色容??。色容厉肃。论语曰。色难。色思温。色勃如也。正颜色。引伸之??凡有形可见之??。从人?m。此部不与从人??伍而与从?m??伍者,重?m也。所力切。一部。凡色之属皆从色。”[1](P.431-432)   根据以上注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色”的初始意有二:第一,表颜气,指人眉目之间的面部容态;第二,表颜色,指有形可见之物的颜色。以上二点,均可在典籍中予以援例。《孟子?告子下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其中之“色”便是表颜气,《庄子?逍遥游篇》:“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中之“色”便是表颜色。   二、“戒之在色”中“色”之考辨   《论语?季氏篇》:“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中“色”字之解,历来各家多释为“女色”,几无歧解,然则细推文理脉络,实亦有难通之处。为了便于探讨,现列举几种有影响的注解如下:   刑?m:“少,为人年二十九以下,血气犹弱,筋骨未定,贪色而自损,故戒之。”[2](P.148)   孙钦善:“年少的时候,血气还未发育定,应该戒忌的在于女色。”[3](P.172)   杨伯峻:“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便要警惕,莫贪念女色。”[4](P.176)   钱穆:“少年时,血气还未定,当戒在好色上。”[5](P.391)   以上所引注解都把“色”解释为:女色或好女色。其原因则是因血气未定而易好女色。   然如解释为因血气未定而易好女色,实则略显牵强。《史记?高祖本纪》:“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即说汉高祖刘邦壮年时,当了泗水亭长后,廷中吏都被他骂了个遍,而且喜欢酒和女色。如此说来,易好色不是少之时独有。   前文已述,“色”的本义应为“颜气”,而何谓颜气?前文段玉裁已注:颜气也颜者两眉之闲也心达于气。气达于眉闲是之谓色。颜气与心若合符?m。故其字从人?m。意思即是:由于心气、情志的变化而引起两眉间的变化,从而产生面部容态的变化,简言之,就是一种面部容态或表情的变化。《孟子?尽心上篇》:“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此类便是“色”之本义例证。另可引《论语》中“色”用之本义为证:《公冶长》篇的“无喜色”、《为政》篇的“色难”和《泰伯》篇的“正颜色,斯尽信矣”,都是用的本义。   在作“戒之在色”的分析时,还应注意到它的语境,即“少之时,血气未定”。少,古代三十岁之前都可称为“少之时”;血气,《素问释义?血气形态篇》曰:“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6](P.665)此即是指阴阳各经,有血气之多少是天生之常数。另朱熹注:“血气,形之所待以生者,血阴而气阳也。随时知戒,以理胜之,则不为血气所使也……血气有时而衰,志气则无时而衰也。少未定、壮而刚、老而衰者,血气也。君子养其志气,故不为血气所动。”[7](P.172)也说明了血气是人之与生俱来的,且他进一步说明血气是随时间而不断变化的,且需要用理、志气来克制。《左传?昭公十年》载:“晏子谓桓子: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更进一步说明了凡是血气之人,皆有争夺之心,要用道义去克服它。通过以上可知血气的特点是与生俱来的、且是可变化的。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血气与颜气的关系,可引以下几例来详细说明:   《列子?天瑞》曰:“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