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试验区旅游扶贫效应评估.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别山试验区旅游扶贫效应评估.doc

大别山试验区旅游扶贫效应评估   摘要:以大别山试验区――麻城龟峰山风景区旅游扶贫开发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态度。研究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正面效应感知明显,而负面效应不敏感,对发展旅游总体上持支持态度,具有较高参与热情。未来旅游扶贫应丰富旅游产品,鼓励社区参与,完善旅游扶贫机制。   关键词:旅游扶贫;效应评估;感知;龟峰山风景区   中图分类号:F59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3-3187-04   Evaluating Pro-Poor-Tourism in Dabieshan Test-beds   ―― Taking Guifengshan Resorts in Macheng as an Example   YE Jun   (School of Tourism Culture and Geography Science,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Huangang 438000,Hubei,China)   Abstract: Taking Guifengshan Resorts of Dabieshan test-beds as an example of eliminating poverty based on tourism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sidents’ perception and participational attitude to the effect of poverty-elimination by tourism. Results showed that local residents had evident positive perception of PPT and were not sensitive to its negative effect. As a whole, they held an attitude of approval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 with pretty high enthusiasm of participation. Tourism products,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PPT mechanism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Pro-Poor-Tourism(PPT); effect evaluation; perception; Guifengshan resorts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课题,而“消除贫困”一直是国际社会发展援助议程的核心。自英国国际发展局1999年首次提出了“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Pro-Poor-Tourism,简称PPT)”[1]的全新理念以来,国外学者便进行了有关“PPT”理论与实证的大量研究。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旅游扶贫的政策尝试,但正式提出“旅游扶贫”开发思路是在1991年全国旅游局长会议上,由贵州省旅游局率先提出的[2];此后在1996年,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相继召开了旅游扶贫工作会议,对旅游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工作总结。进入21世纪,“旅游扶贫”作为欠发达地区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在全国得到了大力推广,由此也引发了学术界关于“旅游扶贫”的研究热潮。   近些年来,学者们对“旅游扶贫”的含义、意义、理论基础、开发模式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开始反思“旅游扶贫”中的“旅游漏损”和“旅游飞地现象”,即旅游或休闲业虽然依托的是当地的土地和旅游资源,但其经济的连带作用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联很小,旅游者消费的物资和从事服务的中高层人员基本来自外地,或旅游者仅在旅游目的地从事游览活动,食、住、娱、购等均在外地进行[3],特别是从旅游扶贫实际效应的评估中分析如何真正做到“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如隆学文等[4]从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环境问题上分析了坝上旅游扶贫效应并提出相应对策;张伟等[5]以安徽省铜锣寨风景区旅游扶贫开发为例,从实际效应、感知效应、效应的可持续性3个方面对旅游扶贫效应中贫困人口的受益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估;李佳等[6]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贫困与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行为;李会琴等[7]通过对陕西省洛川县谷咀村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经济、社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