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试卷讲评课》案例分析.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立体几何试卷讲评课》案例分析

《立体几何试卷讲评课》案例分析 注:本案例节选自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二章的单元测试后试卷讲评课 考试是高中教学中最常见的评价手段,而考完试后数学试卷的讲评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堂好的试卷讲评课不仅仅是准确答案的再现,更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考试中失分原因做出分析:是知识点方法没掌握好,是逻辑不严密、思路分析不到位,还是粗枝大叶失误,或是书写不够严谨规范等等.找到原因才能吸取经验教训,发现自己近期数学学习中的短板所在,及时做出补救。所以,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这个班的学生卷面情况了然于胸,有的放矢,详略得当,而不是盲人摸象,自己累了半天也许效果却并不理想。以下的案例展示的是在立体几何的单元考试后的一堂试卷分析课,并做了粗浅的分析。 教学设计思想:讲评之前,首先要对每道的失分情况和错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对个别学生出错的试题,教师在他们的试卷上面以批语形式给予讲解,或者单独进行辅导。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个别解决。对部分学生同一问题失分情况和学生中的典型错误,这是讲评课的主要内容。因为,他们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学生出错较集中的题,重点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学生考试的失分情况。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   【教学过程】 考试情况分析 先对本次考试的成绩作具体的点评: A、成绩分布 分数段 0-9 10-2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人 数 0 2 1 3 9 5 7 分数段 70-79 80-89 90-99 100-109 110-119 120-129 130-150 人 数 9 9 6 3 0 1 0 平均分:66.37 B、各个小题的得分情况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满分 5 5 5 5 5 5 5 5 5 5 5 平均分 3.84 2.14 3.66 3.39 2.68 2.05 4.29 1.07 2.68 2.95 2.32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满分 5 5 5 5 5 10 12 12 12 12 12 平均分 2.05 1.96 2.23 1.89 1.70 6.82 3.16 6.66 2.96 5.23 0.64 满分率 0.1964 0.1964 0.0357 下面我们就试卷的题目做具体的分析。在讲解的过程中,希望同学们用红蓝双色笔订正,红色笔修改错误的地方,蓝色笔写上思维过程中不完整的地方。并在自己的错题集内完整的记录下考试中错题的正确解答。 二、考题讲评 平均分 满分率 6.82分 19.64% 17)如图,已知P为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M为PB的中点,求证:PD∥平面MAC. (10分) 讲评:就考试中几种常见的解答进行展示 展示同学甲的答案 请同学讨论该解答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最后老师订正(见上图) 展示同学乙的答案 由同学讨论,老师进行订正。 展示同学丙的答案,此答案较为完善,老师再次强调证明线面平行中容易被忽视而又必不可少的条件(见划线部分) 接着展示同学丁的正确的解答,再次强调线面平行的条件。通过几组同学正确与有误解答的对比,强化了学生对线面平行的证明要点的掌握。 (19)如右图,已知PA⊥矩形ABCD所在平面, M,N分别是AB,PC的中点. (Ⅰ)求证:MN⊥CD; (Ⅱ)若∠PDA=45°,求证:MN⊥平面PCD. (12分) 讲评: 先回忆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证明方法,接着展示几组较为典型的答案,同样是请同学们起来讨论正确性与完整性,以强化垂直关系的证明要点。接着就由教师进行点评订正。 同学甲的答案: 同学乙的答案:(利用三垂线定理证明) 展示同学乙的较完整答案(同样是三垂线定理证明,强调几个条件:“一垂二垂定三垂”) 同学丁的答案(用向量的方法证明,有误的地方用横线划出) 关于第二问的几种典型证明: 同学甲(用向量的方法证明) 同学乙(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再次强调证明条件,划横线部分) 同学丙的证明 同学丁的证明(向量的方法) (22) 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高为3,底面是边长为4且 ∠DAB=60°的菱形,AC∩BD =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