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打工文学一瞥.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莞打工文学一瞥.doc

东莞打工文学一瞥   内容摘要:打工文学以一种“在现场”的记录真实反映了打工一族的生存真相和情感世界,为打工群体提供了精神食粮,也为当代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东莞打工文学在政府的鼓励与扶持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整体而言依旧稚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尚未出现。打工文学要发展,在树立主体意识后,仍需修炼内功,扩宽视野,提高文化品位。   关键词:打工文学 打工作家 东莞   一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幕的揭开,珠三角因地理位置的优势,在发展中占尽先机,伴着“东西南北中,打工到广东”的响亮口号,大批被贫困和梦想所驱使的年轻人踏上了南粤大地,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打工潮。城市在给“打工者”带来希望和梦想的同时,更多的是心酸与泪水,一批怀揣文学情愫的打工者由此拿起手中的笔书写打工路上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打工文学”悄然兴起,继而发展为蔚为壮观的文学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打工文学”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提出,却至今未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被誉为“打工文学倡导的第一人”的杨宏海先生认为,“‘打工文学’是指反映‘打工’这一社会群体生活的文学作品。广义上讲,打工文学既包括打工者自己的文学创作,也包括一些文人作家创作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但如果要对打工文学作一个稍为严格的界定,打工文学主要是指由下层打工者自己创作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其创作范围主要在南中国沿海开放城市。”[1]   打工文学“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原汁原味地反映了打工者的现实与理想、沉重与坚韧、困惑与迷惘、忍耐与抗争,真实地描绘了许多底层民众原本被遗忘、被遮蔽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体悟。这些忠实的表达不仅满足了社会底层交流、创造和表现的欲望,释放和转移了打工作家的痛苦,给予了打工群体以精神关爱和心灵抚慰,也折射出了当代中国在社会和文化转型期的特殊精神现象,为中国在转型期提供了活生生的历史资料。打工文学直面打工群体的生存境遇与精神困局,因其情感之真挚,生活之鲜活,也为当代文坛吹进了一股质朴刚健之风,同时打工文学作为底层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丰富底层叙述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二   打工文学至今已走过了三十年的历史,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以极大的热情接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寻梦者”,同时又以高远的眼光支持了打工者的精神诉求,使深圳成为了“打工文学”的策源地,同时,《佛山文艺》高树旗帜,将打工文学作为主打内容,一时间名闻遐迩,而东莞也不甘示弱,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打工文学的画卷上,留下了绚烂的一笔。   “在东莞,打工文学活跃时间之长、作者队伍之大、作品数量之多、政府扶持力量之大,在南粤首屈一指。”[2]《东莞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擦亮“打工文学”品牌,大力扶持新莞人文艺创作。东莞市政府配备了东莞市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学艺术奖励等专项资金,成立了打工文学创作培训中心,与广东省作家协会联合建立了广东文学院东莞打工文学创作培训基地,着力扶持、培养新莞人作家,一大批打工作者在政府的支持下出版了作品,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东莞市文联主办的专门打工文学刊物《南飞燕》已成为承载数百万新莞人的精神家园和梦想平台,为激励打工作家的创作热情,挖掘更多的文学新秀,东莞市文联联合《南飞燕》杂志成功举办了七届东莞市打工文学擂台赛,与东莞移动合作推出的《南飞燕》手机文学版,为新莞人开展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好的平台。2010年,东莞樟木头镇前后吸引了王十月、王一丁、刘芬等诸多作家置业,推动“中国作家第一村”在此挂牌成立,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近年来,东莞打工文学的创作成果喜人,已然成为东莞的文化名片。打工作家王十月根据东莞打工故事创作的中篇小说《国家订单》,荣获“鲁迅文学奖”;东莞打工妹郑小琼凭借作品《铁?塑料厂》一举摘得人民文学奖“新浪潮”散文奖。2012年,在《南飞燕》杂志十周年庆典上,约130万字的《东莞打工文学作品选》的发布更是充分展示了东莞“打工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东莞打工文学的繁荣也促进了打工文学的理论研究,从打工底层成长起来的评论家柳冬妩主持的课题《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和《中国打工文学研究》分别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广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实现了东莞文学研究国家级和省部级立项的零的突破。   据2015年统计公报显示,东莞市外来人口约630万人,是本地户籍人口的3倍多,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高达76.37%,位居各大城市榜首,“新莞人”成为了数百万东莞外来人口的新称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数百万新莞人在精神文化方面也有了更高的需求,打工文学以一种“在现场”的记录,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东莞城市的变化,也记录了无数打工者的各类生命体验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