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药效学讲义.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目的要求: 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和不良反应的主要内容。 熟悉药物作用机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药物作用机制的某些进展(如受体调节等)。 药物作用:药物进入体内后与机体细胞上的靶位结合时 引起的初始反应,是动因。 药物 机体组织 药理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 药物原发作用 机体机能或 形态的改变 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 兴奋作用:在药物作用下,机体原有功能提高或增强。 如肾上腺素升高血压、呋塞米增加尿量 抑制作用:在药物作用下,机体原有功能降低或减弱。 如阿司匹林退热、戊巴比妥催眠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原发作用):指药物直接对它所接触的器官、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作用。 间接作用(继发作用):指药物直接作用后引起的进一步作用。 如:地高辛(强心苷类药物) 强心(直接作用) 利尿(间接作用) 特异性和选择性 特异性:药物通过与作用部位靶点的化学结 构特异性的结合从而发挥作用。 选择性: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产生作用。 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 局部作用:药物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直接作用。如口服硫酸镁的导泻作用,外用消炎药。 全身作用: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入血后,分布到机体组织器官所呈现的作用。如口服地高辛的强心作用。 三、药物的不良反应 “反应停”事件 2.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3.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4.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7.药物依耐性 指患者连续使用某些药物以后,产生的一种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包括生理依耐和心理依耐。 依赖性药物分类: ①麻醉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 ②精神药品:包括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等。 ③其他:烟草、酒精等。 药物依赖性危害较大,已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我国政府已颁布《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需按两个《管理办法》对此类药品严加管理、严格控制、严禁滥用,以达合理使用的目的。 9.耐受性 指同一药物连续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药效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产生相同效应;但在停药一段时间后,机体仍可恢复原有敏感性。 10. 耐药性 化疗药长时间使用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此时往往需加大剂量才能有效,或不得不改用其他药物。 药源性疾病:是由药物引起的人体器官、组织等的功能或结构损害,并有临床过程的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结果。 不良反应取决于:药物、病人。 量反应:药理效应可用连续性数量值表示的反应 。如心率、血压、血糖浓度等。 质反应:药物的效应不能计量,仅有质的差别,只有“阴性”或“阳性”,“全”或“无”之分。如存活与死亡,有效或无效等。 评价指标 ▲ED50: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剂量。 ▲TD50:引起50%的实验动物中毒的剂量。 ▲LD50: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药物安全性评价指标 五、药物结构与效应关系 指药物的结构与药物效应或毒性之间的关系。 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可通过同一机制发挥作用,引起相似或相反的效应。 药物结构的改变,包括基本骨架、侧链长短、立体构型的改变,可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进而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药效乃至毒性。 第二节 药物作用的主要机制 药物的作用机制是研究药物如何对机体发挥作用。大多数药物的作用是由于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 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的结合部位就是药物作用的靶点。已知的药物作用靶点涉及受体、酶、离子通道、转运体、免疫系统、基因等。此外,有些药物通过其理化作用(如抗酸药)或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物质而发挥作用。 5、影响免疫: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主要抑制T细胞)和免疫增强剂(卡介苗,干扰素) 6、理化反应:抗酸药(氢氧化铝)、脱水药(甘露醇)等 7、基因治疗:通过基因转移,将正常或其他有功能的基因导入体内,表达后获得疗效 一.受体概念 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选择性地同相应的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等相结合,并能产生特定生理效应的大分子物质。 受体与配体的作用与效应 二.受体分类 细胞跨膜信息传递: 细胞外界信息分子+细胞膜表面受体 产生胞内信息调节信号 细胞特定的反应系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