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给会员的年度报告暨贺新年-教育学系.doc

2010给会员的年度报告暨贺新年-教育学系.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给会员的年度报告暨贺新年-教育学系

2010給會員的年度報告暨賀新年 文☉李根政/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你們協會的執行長是開車或騎摩拖車上班?」,一位會員告訴我,他的同事帶著挑釁的語氣提問,彷彿要以此衡量這個團體是否值得尊敬,幸而我是騎單車上班的,這才通過了考驗。 「生活環保的聖人」似乎是許多人心中衡量環保人士的一把尺,甚至認為只有100%實踐的人,才夠格從事環境公共事務。但是,我得坦承,生活在台灣.高雄這種工業文明所支撐的大都會,還有自己多多少少的欲望、慣性,因此,我每天的生活還是有些耗能、不夠環保。 從事環保運動的朋友,「言行一致」確實很重要。但是,社會大眾更該關注的是該人士或團體處理公共事務的理念和實踐能力。因為,現今環境破壞的根源來自政府和大企業例如,一個力行減碳的台灣人,一年所能減少的碳排放僅約2、3噸,但是,政府正積極推動的中科四期二林就將增排1,095萬噸、國光石化將增排1,193萬噸,二者足可抵消萬人以上的減排努力。無法讓萬台灣人同時碳的生活。 不可否認,個人的行動,但不要誤以為靠個人生活環保就可以解決環境問題。做為一個公民,我們可以團結起來,透過組織化的運動,改變這個不公義、不永續的社會和經濟體制,這就是環保團體存在的價值。 1%的夢想,地球公民協會邁入第3年 有位環運界的好朋友,年齡與我相仿,不論學歷或運動經驗都是一時之選,但薪水時有時無,搞運動十幾年,還是不敢讓父母親知道自己在環保團體「工作」。朋友們常讚嘆我辭職,但我更常想到這些付出青春,年紀不小卻仍舊孓然一身,儼如「羅漢腳」的朋友,與他們相比,我已擁有太多。 以台灣現有的經濟力及廣大的中產階級,想支撐更多專業的環保團體來為人民和土地代言應非難事。但是,目前多數環保團體的運作卻是仰賴政府的委託案,從中節省開支勉力支撐一個公益組織,因此,人才總是留不住,經驗也很難累積。這樣的環保團體,要如何和勢力龐大的政府、政客和財團對抗?如何發揮持續的影響力? 發展有組織、有群眾的環保運動,是台灣社會關鍵的功課,如果這一關不打通,台灣的環境不會變好。從十年前我就夢想著:只要每個人捐出每月所得的1%,那麼100個人至少可以創造一個工作機會,讓有志從事環保事務的年輕人投入,環保力量就能日益壯大。 幸運的是,地球公民協會已在實踐、開創台灣環境運動的新局。儘管大多數台灣人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環保團體」,也還不習慣捐款給環保團體,但是,截至2009年底為止,協會已累積700多位的捐款人(含240位定期捐款),在未接受任何政府經費下,支持了六位專職員工,努力開展各項議題。 目前協會的運作經費中,60%來自小額捐款,40%來自10萬元以上的大筆捐助。財務收支審核,並委託專業會計師記帳,財務報告逐月公布於網站,捐款名單則於每年3、7、11月,刊載於《地球公民通訊》,並同步刊載網站。 我們正持續累積改變社會的力量,2010年協會的募款目標是至少1,000人非常需要您持續的支持並引薦親朋好友。 2009年工作要覽與前瞻 「工業污染」和「山林破壞」是協會目前主要關切範疇。 去年,協會最重要的成果應是台電大林電廠案。在本會成功結合高雄市政府、市議會下,以使用潔淨能源--「污染減半、二氧化碳不增量」作為訴求,歷經2年多的抗爭,7月29日的環評大會,經鏖戰近4個小時後,在投票時逆轉勝,以7比6票,將4座燃煤機組減為2部。此一決議雖仍與高雄社會的期待尚有落差,但在目前失衡的環評會結構,及環保署的全力護航下,已是難得的成果。?如此一來,二氧化碳比原案減少了約800萬噸,空污應可比現在減半。 然而,不是每個案件都能有決定性的成果,「中油三輕更新擴廠」環評,在本會與在地環保人士反對下,仍然照案通過。但是,在我們的努力下,林園地區在遭受數十年的污染後,首度在環評結論要求下,要進行居民健康風險評估、成立監督委員會。 除了在台電大林電廠、林園三輕擴廠案扮演救火隊角色,協會也主動出擊,進行專案的調查研究,讓隱藏性的重大環境議題浮上擡面,並持續推動政策的改變。 3月植樹節,本會發表了「我們吃掉多少森林?台灣伐林種菇議題之調查研究報告」,揭露了台灣每年伐木2,300公頃供應養菇產業的事實,引發社會不少迴響;10月透過在花蓮和苗栗的調查,我們揭露了「砍大樹種小樹」的獎勵造林政策,經遊說立法院,成功凍結2010年四分之一的造林預算,這二項議題還需持續的追蹤,才能取得重大成果。另外,我們也關切國家公園法修法、宗教團體法讓寺廟占用國公有地合法化等課題,八八水災後,則積極勘查災情,推動兼顧原住民生計與文化之山林保育政策擬定。 在這些浮上媒體的議題背後,有著大量的行政、組織與教育工作,例如每月一場的講座,每年的寒、暑期營隊,與主婦聯盟合作社合作的水資源教育案等,一場又一場的活動,凝聚、擴大、連結著更多的環境關懷者;而每年三期的「地球公民通訊」,透過富有美感的高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