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知几的疑经思想的再探讨.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刘知几的疑经思想的再探讨

对刘知几的疑经思想的再探讨   刘知几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他的著作《史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著作。刘知几首开“六经皆史”之先河,他在《史通·六家篇》中认定,孔子所整理的《尚书》、《春秋》及《左传》皆为史书,并不神秘。刘知几对儒家经典的人文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儒学的神秘主义因素。他所做的《疑古》和《惑经》两篇,历来被认为是疑经思潮的开山之作,在历史上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唐末柳璨在《史通析征》中将其评价为:妄诬圣哲,清朝官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指责史通是:“性本过刚,词复有激,诋诃太甚,或悍然不顾其安。《疑古》、《惑经》世所共诟,不待言矣。”梁启超却对之大加赞赏,他认为:“刘氏事理缜密,识力锐敏。其勇于怀疑,勤于综核,王充以来一人而已。其书中《疑古》、《惑经》诸篇,虽于孔子亦不曲够,可谓最严正的批评态度。”对于后人的评价当且不论,刘知几敢于针对当朝官学提出怀疑性思考,必定有其内在的原因和意义。   一、对刘知几“疑古事”的再理解   《史通·惑古》篇,历来被做为刘知几疑经的重要证据之一。事实上,对于刘知几的“疑古”思想,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经文本身的怀疑。因为,在《史通·采撰》篇中,刘知几就已经提出对“异辞疑事”和“学者宜善思之”的明确态度。而且,在《史通·采撰》篇中,他还说:“自非博雅君子,何以补其遗逸者哉?盖珍裘以众腋成温,广厦以群材合构。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怀铅握椠之客,何尝不征求异说,采摭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可见,刘知几对不同的古书对古事相异的记载是持理解态度的,并且提出以“采摭群言”作为辨别古事真伪的方法。所以,简单地根据《史通·疑古》所列的十条“疑事”,便认定刘知几怀疑经典、“妄诬圣哲”显然是不合理的。从刘知几的《史通·疑古》篇看,他虽然罗列了疑古的证据,但是,对产生“疑事”的原因更是进行了非常透彻地分析。   刘知几认为产生“异辞疑事”的第一个原因在于“古之史氏,重言而轻事”。因为古史重言轻事,所以使很多史事在后世学者看来“罕传其说”,就算是博物的君子,也可能“只知其一隅”,正因为如此,疑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历史结果。   二、对刘知几“疑古法”的再分析   刘知几在《惑经》篇针对孔子修《春秋》时,产生的笔法体例不一的情况提出了十二“未谕”和批评后人对《春秋》的五种虚美评价。他对孔子的批评,主要在于孔子修《春秋》时,没有做到“直笔”和“实录”,并且“多为贤者讳”三个方面。   刘知几首先提出“奚为齐、郑及楚,国有弑君,各以疾赴,遂皆书卒?夫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凡在含识,皆知耻惧。苟欺而或免,则谁不愿然?且官为正卿,反不讨贼;地居冢嫡,药不亲偿。遂皆被是以恶名,播诸来叶”。以“彼三逆”与“二弑”的记载进行对比,认为《春秋》的作法是“躬为枭獍,则漏网遗名,迹涉瓜李,乃凝脂显录”。而“宋襄公执滕子而诬之以得罪,楚灵王弑郏敖而赴之以疾亡,《春秋》承告而书,曾无变革”。是“无辜者反加以罪,有罪者得隐其辜”。批评《春秋》不能直道记史,就不能够达到善则褒、恶则贬的目的。   其次,刘知几认为“狄实灭卫,因桓耻而不书;河阳召王,成文美而称狩”是“情兼向背,志怀彼我”这种做法只能“使为人君者,靡惮宪章,虽玷白圭,无惭良史”。并且“哀八年及十三年,公再于吴盟,而皆不书。桓二年,公及戎盟则书之”是“非所讳而仍讳,谓当耻而无耻”。批评孔子修《春秋》,多为贤者讳的错误作法。   最后,他批评孔子修《春秋》,“皆尊彼乖习僻,习其讹谬,凡所编次,不加刊改”,不能做到一褒一贬,时有弛张;《春秋》中,对于有此“必当有说”的事件,“《经》”既不书,《传》又阙载”,书事不明,其理难明,后人对古事就会“寻绎难知”。而且《春秋》对于别国发生的事件,以“凡书异国,皆取来告”的原则,会产生“苟有所告,小事必书;如无所告,虽大亦阙”的后果,并且在记载“它国之事”时,又仅凭“来者之辞,而来者所言,多非其实,或兵败不以败告,君弑而不以弑称,或宜以名而不以名,或应以氏而不以氏”以使“承其所说而书遂使真伪莫分,是非相乱”,强调“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   刘知几作为史家,积极主张实录直书,他在《史通·直书》篇中说:史家要“仗气直书,不避强御”,“肆情奋笔,无所阿容”,“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他要求史家“善恶必书”。但是他对于“曲笔”也不是绝对地反对,他在《史通·曲笔》中说“肇有人论,是称家国,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亲疏既辨,等差有别。盖‘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论语》之顺也,略别内外,掩恶扬善,《春秋》之义也。自兹以降,率由旧章。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他在《通书·杂说下》中说“所谓直笔者,不掩恶,不虚美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