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音乐与哲学之间摆渡---简评王少明《神唇之笛》.docVIP

于音乐与哲学之间摆渡---简评王少明《神唇之笛》.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于音乐与哲学之间摆渡---简评王少明《神唇之笛》

于音乐与哲学之间摆渡---简评王少明《神唇之笛》   一   王少明教授的新著《神唇之笛》出版了(广西师大出版社,2013年9月),这是音乐界一件喜事,也是广大音乐爱好者的福音。由于他以哲学式的“吊诡”-即“哲人的第三只眼,;去感悟音乐,让很多读者青眼有加。本书是音乐感悟、思想叙事与学理考辩的集成,因其跨越空间大,可以摆上各界人士的书桌,展卷品味。   二   根据对“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等章节的阅读,说几句对当前音乐创作和表演的看法。当前音乐成就自不待言,但主要问题是缺乏精神文化的向度。首先,作品创作的无病生吟,精神矮化。曲调的贫乏再配上类似这样一些歌词“我爱你,你爱我,哥姐寂寞了”,了无新意和生机;第二,还没有从长期权力工具化中解脱出来,又加上过度商业化;第三,有些音乐语言风格为创新而创新,成为猎奇;第四,表演中的低俗、放纵不羁,舞台华丽却难掩浮躁、空虚。这些现象,是文学艺术创作、表演、表现中诸瑕疵之一般,即:严谨不够,装“文化”,虽有职业喜好却缺乏对知识与职责的敬畏。譬如这些歌词:“峥嵘岁月何惧风流”,语义摸糊;“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生造场景形象;“生死命注休怨早,荡情暗徘徊,无奈何时运他人载”,病句一大堆,“半夜醒来,脚趾头蠢蠢欲动”,莫明其妙。   三   著者特别关注音乐教育,因为音乐教育是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一环。他援引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的观点来说明美育的重要性。在席勒看来,人在两种必然性面前是没有自由的:一是生理必然性,二是道德必然性。人要超越这两个必然性而达到自由,必须经过审美教育。而在审美教育中,音乐教育又是重中之重。用席勒的话说:做一个完整的人,因其性格完整而感受幸福,才是人的真正目的。人往往在经过一辈子奔波之后,深感婆婆世界之累,也深感心灵和人格被撕成碎片之痛。其解脱之途,最好的方式非艺术尤其是音乐教育莫属。这是任何一种教育所难以替代的。艺术教育能使人产生一种“中间心境”,“在这种中和心境中,心灵既不受自然的强制,也不受JThc道德的强制,却以这两种方式活动,因而这种中间心境理应特别地称为自由的心境。或者说,既不受物质的也不受道德的强制,但却以这两种方式进行活动。这种“中和心境”作为自由审美心境,恰恰是人走向心理年轻、人格完善、灵魂幸福所需要的。   四   少明教授他原本是学哲学、讲哲学、研究哲学的,出过专著,写过大量的学术论文。我曾经在20多年前听过他的课,讲的什么我早已印象朦胧,但讲课的情景方式却朗然依旧。只见他不看教案便脱口而出,滔滔不绝,说明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更是对相关理论的了然于心。后来他读了哲学硕士,出于对美学的偏好,调人音乐学院后接着转行音乐哲学(美学)的教学和研究,避免了几乎人文社科难以避免的“左”的意识形态牵扯,可以自由驰骋于自己思想领地,这让我非常地羡慕。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