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建江:用文学教育寻回自己的精神家园.docVIP

钱建江:用文学教育寻回自己的精神家园.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钱建江:用文学教育寻回自己的精神家园

钱建江:用文学教育寻回自己的精神家园 阅读优秀的诗歌,可以拓展我们的胸襟,净化我们的灵魂。 新诗有很多值得之处,诸如语言的运用、意境的创设、情感的变化、结构的安排等《再别康桥》诗,较为典型地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这首诗象一首小夜曲既是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的感情的潮起潮落,低回曲折,一咏三叹—部分—整体”的解释学循环原理,来激发学生进入诗歌本文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处于审美的准备状态。简介作者的环节,提供了诗歌的写作背景。齐读和指名朗读,则让学生全身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在此基础上,进入诗歌本文,品味诗中的诸多意象和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手法。最后又回到整体,总结出新月派诗歌的“三美”和赏析现代诗歌的三个角度。 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诗因抒情而美。而诗人的情思须外化在形象中,这就是诗中的“意象”,“意象”是诗人心灵的内心观照。课堂上,在朗读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品读意象这个环节,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诗人所要告别的,既是康桥的自然景物,也是他的青春岁月,更是他的精神家园。老师不断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感知、理解、想象、情感带进诗歌语言的意义世界中,发现并解析意象的多种隐喻,进而体会诗人低回曲折的复杂感情。总体而言,课堂上学生表现得比较轻松愉快,——这就是审美愉悦。 在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也力求体现文学意味。例如,通过对改写的古体诗与原诗的比较,让学生对新格律诗的艺术特色有感性的认识。教师以示范的方式要求学生用现代散文的形式进行改写,在改写中进一步领悟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课外选择优秀新诗进行鉴赏等,也都体现了文学教育中读写结合的传统理念。 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阅读新诗的热情。当然,一首具有丰富内涵的现代诗歌,其审美点是很多的,我们还可以从更广阔的领域来解读、鉴赏它。有时候也需要教师敏锐地捕捉现场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更具审美理想和生命活力。“就象水中的落花,就象花上的露水 新诗鉴赏课《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师:前几天,翻看微信的时候,我看到了自己写于4月7号凌晨的一段文字: 【投影】 夜深人静的时候,又读到提及志摩的文章。不知道多少次看到有关志摩之死的记述了,但是,这是人间四月天,无论如何,还是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 人们只知道他的浪漫,却不一定了解那情感里的某种纯粹;人们只敬仰他的才华,却不一定明白那思想里的某种无奈,寂静而又忧伤。每一次,我都不能想像飞机的坠落,生命在刹那间陨落,惨烈而又庄严。也许,只有剑桥大学内那块“志摩石”可以昭示这一切。那汉白玉上刻写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志摩的这首诗——《再别康桥》。 (指名朗读) (配乐,一名学生朗读。读毕,学生自发鼓掌) 师:点评,并纠正误读的字:溯;篙;似。 (指导重音、停顿、节奏处理等,并对部分段落和字词作示范朗读) 师:题目为什么不叫“别康桥”? (几位同学都说不知道) 师:可能大家还没来得及预习,没关系。那我们看一下写作背景,了解一下徐志摩怎么会写这首诗的。 【投影】徐志摩在康桥的醇美时光。 康桥,即剑桥,剑桥大学所在地。1921年春,徐志摩到英国留学,1922年10月回国。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文化的影响。英国绅士特有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自然观与徐志摩本身就具有的浪漫主义气质和中国古典文学素养融合在一起。在剑桥生活的两年,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在那里,他与英国伟大的哲学家罗素结为挚友;在那里,他遇到了在他生命里有重要影响的才女林徽因;在那里,他结识了伟大的诗人泰戈尔。 六年以后,1928年6月至10月,徐志摩再次到美、英等地旅行,归国途中写下《再别康桥》。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诗歌题目为什么叫“再别康桥”了吧?对,他已经在6年前别过康桥了。 师:古人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徐志摩所痛苦地期待着的“未来的婴儿”乃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的德谟克拉西”。 ——茅盾 师:徐志摩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的熏陶,他想要用西方式的民主来改良中国社会,这也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的一种共同愿望,但在当时这条道路是很难走得通的。 生10:我来说说“云彩”。诗歌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云彩”,我觉得这个云彩代表了他心中的那个梦,因为他的理想还没有实现,这个梦留在了康桥,所以他要作别西天的云彩,告别这个梦。 师:嗯,他要把这个梦留在这里,珍藏起来。同学们再想一想,云彩它又有什么特点? 生11:云彩飘浮在天

文档评论(0)

chench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