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平埔原住民世界到汉人优势社会之形成.doc
從平埔原住民世界到漢人優勢社會之形成
(史前時期-1900)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洪麗完 2005.03.09
壹、導言
一、多數與少數族群定義
一般社會多存在有多種文化,當不同族群文化發生交流後,自然產生社會的層化(stratification)現象,從而有所謂少數與多數族群的區別。所謂多數族群(majority)指居於社會主導地位的社會人群:(1)他們有足夠力量視自己為正常、具較高人一等的社會地位;(2)有能力正當化本身不平等對待少數族群的理由;(3)有能力將自己的意願、標準與法律加諸整個社會,並否定或壓制不同於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的人群,並常視少數族群為能力低劣、不正常與危險的對象。
換言之,所謂多數族群指居於社會主導地位的優勢人群。然而多數與少數族群不一定以數量分,人數較多的一方不一定較優勢,較少者也不一定處於劣勢地位,兩者關係乃相對而言,其主導/附屬的地位,掌握和使用較多/較小的政治經濟社會力,也是相對而言。平埔原住民原為台灣西部社會的主要族群,十八世紀以來在清代漢人主流社會逐漸形成時,成為少數族群的平埔人開始受漢人某種壓迫、忽視與剝削、歧視。日人殖民臺灣時,相對於人數較少的日人統治者,人口較多的漢人、平埔人,甚至高山族群均為弱勢族群。
二、南島語族
(一)分布
臺灣現住民以漢人為主,但在十七、十八世紀漢人大量移住以前,早有較他們先到的住民,他們是說著南島語的民族,稱為南島語系民族Austronesian,又稱馬來波利尼西亞Malayopolynesian;而在他們移入以前,另有一批史前人類在島上活動。簡單說,臺灣南島語族在本地歷史發展上佔有承先啟後(承繼舊石器時代的人類社會,並開啟漢人的歷史)的位置,他們又是世界上說著南島語的民族之一,在南島民族的歷史發展上,臺灣南島語族的變遷史,值得重視。
依據語言學者對南島語系語系民族起源地區和時代的研究,一般都相信南島語族起源於東南亞及其附近地區;語言學者指出,最早的原南島語族的老家應該是在熱帶的海濱地帶,當時的住民已有農業(芋、薯、稻米、粟、果樹)生活,但也狩獵並重漁撈。物質文化中有陶器與石、木、竹器,以及紡織、樹皮布、干欄屋,並大量使用蚌貝。此外,有發達的船航工業。這些環境上和文化上的特徵,都在考古學上得到印證。
南島語系包括三百到五百種不同的語言,世界上說著屬於南島語系語言的人口約有一億五千萬,這一大語族分布範圍極廣;東自太平洋上的復活島(Easter Island),西到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南到紐西蘭(New Zealand)、新幾內亞(New Guinea),最北的極限為台灣。他們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一個大語系;主要居住區包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美蘭尼西亞、麥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等。而絕大多數南島語族住在東南亞,自新幾內亞以東僅有一百餘萬人;在他們進入南島語族東部分布區域以前,當地沒人居住,因此這個區域內的考古資料所呈現的文化現象,也就是南島語族歷史晚期時代生活的特徵,以這個時代為基礎,可以逐漸向西、向古推上去。故為了追溯大洋洲主要居民即南島語族的起源與老家,近年來大洋洲的考古學家對亞洲大陸邊緣,尤其是中國東南海岸的考古工作具有濃厚的興趣,原因在此。
圖1-1 東、西南島語族分佈圖
然而目前在中國東南海岸地區,僅在台灣有現存的南島語族。臺灣現存關於這群民族的史前考古學的證據,可以與大陸海岸區域的史前文化相比較,並判定兩者間的文化關係;即台灣民族學與考古學的豐富資料可以證明史前的南島文化(原南島語族文化)在中國東南海岸上的存在性與特徵。換句話說,在南島語族起源問題的研究上,台灣的資料具有關鍵性的意義。由於大坌坑文化為台灣南島語族祖先型文化,那麼究竟大坌坑文化有沒有延伸到中國大陸,便成為釐清此一問題的關鍵。
(二)擴散方向
1.台灣是原南島語族的老家
考古學者透過考古資料的印證,證明在中國東南海岸地區(南島語族假設的起源地區,亦即原南島語族的老家)僅在臺灣有現存的南島語族。而在距離台灣最近的金門島已發現的富國墩史前遺址(公元前三千五百到四千五百年以前),與大坌坑文化的時代相重疊。但富國墩文化的繩紋數量有限,主要紋飾為貝殼邊緣印紋與指甲印紋,其中貝緣印紋與台南八甲村的大坌坑文化相近。
富國墩文化的分佈範圍,北到閩江流域的溪頭,南到廣東東部的海風與朝安。而從大坌坑文化的核心區域(台灣海峽兩岸)向西,沿著廣東的海岸一直到越南,也存在不少時代相當、以繩索陶器為特徵的遺址,並有典型的雙道或三道的篦劃紋,這些都屬於所謂和平文化的大傳統,但用貝殼緣部作為篦具的劃紋與印紋卻是罕見的現象。因此,大坌坑文化可以說與和平文化的大傳統有關,但卻有其顯著的特性,不能僅僅說是和平文化的一部分。
從大坌坑文化的核心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