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报任安书》(选节)、《渔父》一周强化苏教版必修五
《报任安书》(节选)、《渔父》一周强化
一、一周知识概述
学习《报任安书》,要注意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还要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进而品味《史记》的语言。
学习《渔父》,要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了解主人公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同时还应注意用历史眼光和现代眼光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报任安书》
1、文言知识掌握
(1)字音
曩者(nǎng) 阙然(quē) 倡优(chāng) 箠楚(chuí)
沉溺(nì) 缧绁(léi xiè) 剔毛发(tī) 圜墙(yuán)
羑里(yǒu) 劓刖(yì yuè) 绛侯(jiàng) 魏其(jī)
蝼蚁(1óu) 倜傥(tì tǎng) 愠色(yùn) 剌谬(là)
(2)通假字
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这里指被捆绑)
其次关木索(“关”通“贯”,套上)
被箠楚受辱(“箠”同“棰”)
其次剔毛发(“剔”通“剃”)
及以至是(“以”通“已”)
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磨灭)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都)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散失)
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屈辱)
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
身直为闺阁之臣(“直”通“值”,担任)
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撞击)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意气(古义:心意、情意 今义:意志和气概)
勤勤恳恳(古义:诚恳的样子 今义:勤劳而踏实)
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古义:孤单无助 今义:同其他事物不相联系,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不同寻常 今义: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发泄愤懑 今义:决心努力)
下流多谤议(古义: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 今义:卑鄙龌龊)
所谓强颜耳(古义:厚颜无耻 今义:勉强装出笑容)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处世 今义:建立)
(5)词类活用
曩者辱赐书(使动用法,使对方蒙受耻辱)
请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
文采不表于后世(名词用作动词,显露)
倡优所畜(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沉溺缧绁之辱(名词用作动词,指囚禁)
且勇者不必死节(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韩非囚泰(被动用法,被……囚禁)
(6)特殊句式
被动句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表被动)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拘”本身表示被拘禁)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被放逐)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
判断句
西伯,伯也(用“……,……也”表判断)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用“……者,……也”表判断)
介词短语后置句
教以慎于接物(“于接物”作状语后置)
而文采不表于后也(“于后”作状语后置)
省略句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后省略介词“于”)
2、文题及相关背景简介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报,答。书,信。任安,字少卿,荥阳(今属河南)人。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的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在益州刺史任上曾写信给司马迁,让他利用中书令的职位“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屈辱难当,抑郁寡欢,感到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直到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
《报任安书》不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而且由于作者真减坦率的自我剖白,对自己不幸遭遇的充满感情的叙述,使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成为古代散文中不朽的名著。
3、课文分析
本文从任安来书要他“推贤进士”的话题谈起,历叙自己所受耻辱之深,以及隐忍苟活的原因。作者在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作者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表现出坚定的信念,他认为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文中作者真诚坦率的自我剖白,体现了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
结构安排: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