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书.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究报告书

PAGE PAGE 1 研究報告書 編 號:BB07 作 者:劉翰璇 作品名稱: 線蟲捕捉菌Arthrobotrys musiformis 調控捕捉網之分化及其黏液之基因之選殖和特性界定 指導教師:孫譽真老師 英文摘要 Nematophagous fungi can form different kind of trapping device to trap the nematodes when they show off. They may play a role for control of the plant and animal parasitic nematodes as an alterative choice beside regular practice. We attempt to investigate the adhesive’s attributes and the genes that encode trapping structures. Now we have already constructed the Arthrobotrys musiformis Fosmid library which will play a vital resource for specific genes analysis,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future. We have chosen two genes encoding protease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from Arthrobotrys musiformis, respectively, and will be used as probes to screen the Fosmid library. The relevent clone(s) will be subject to restrictive enzyme disection, Southern blotting or even whole Fosmid 40kb DNA fragment sequencing to discover the interesting and paramount genes. 中文摘要 線蟲捕捉菌在線蟲出現時可以產生型態各異的捕捉構造,捕捉或黏著線蟲。它是防治線蟲的另類選擇。本實驗是由生物的分生觀點切入,希望能夠了解線蟲捕捉菌Arthrobotrys musiformis於捕捉網表面之黏液生化特性以及控制產生捕捉構造的基因。目前已完成建構Arthrobotrys musiformis之Fosmid library,並且選擇兩組探針:蛋白質酶(protease)以及超歧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將以PCR進行基因探針之DIG標定,之後篩檢Fosmid library,選殖出相關clone,進行限制酶切割,南方氏雜合特性分析或40kbDNA全序列分析,尋找相關基因以利下游實驗工作之進行。 前言 線蟲為植物四大病原之一,常侵染作物造成嚴重之經濟損失,以化學藥劑來消除線蟲,雖然立竿見影成效很大,不過農藥殘存在土壤中造成污染,破壞生態平衡。而在真菌界中,有一類線蟲之天敵--線蟲捕捉菌,其可產生型態各異的捕捉構造,於線蟲出現時,可用以捕捉或黏著線蟲。目前,利用線蟲捕捉菌防治家畜(如牛、羊)寄生線蟲已初見成效,而用於防治植物寄生性線蟲,則受生態逆境影響,其防治效果略遜,但就長遠之生態平衡而論,生物防治仍然是未來有機農業,用以防治線蟲病害之較佳選擇。 本實驗是希望由生物的分生觀點切入,能夠探討線蟲捕捉菌Arthrobotrys musiformis於黏著網(圖一)表面之黏液生化特性以及控制產生捕捉構造的基因。 右左 右 左 圖一、線蟲捕捉菌Arthrobotrys musiformis之捕捉網。左圖為光學顯微鏡(光圈4.8,曝光時間1/4秒);右圖為螢光顯微鏡對應照片(光圈4.8,曝光時間1/15)。(宋,2003) 研究方法 主要是從有或無產生捕捉構造之菌體來萃取蛋白質之後跑二維電泳,比較出相異的蛋白質點,將基因組成之氨基解序之後,至NCBI資料庫比對是否有類似之胺基酸序列,然後在由胺基酸序列回推至核酸序列,設計探針,選殖相關的DNA、cDNA片段,同時建構一Fosmid library(所插入之DNA片段大小大約40kb),或應用以完成全序列分析之Arthrobotrys musiformis之轉入蛋白酶(protease)以及超歧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之兩個基因,利用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