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体分离用碳分子筛吸附剂的制备研究进展
气体分离用碳分子筛吸附剂的制备研究进展
气体分离用碳分子筛吸附剂的制备研究进展1引言碳分子筛(carbon molecular sieve,CMS)是20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碳质吸附剂,主要由1nm以下呈狭缝状的微孔和少量大孔组成,孔径分布较窄,一般在0.3~1.0nm左右。CMS分离气体机理主要有吸附平衡与动力学分离两种,基于动力学分离,理论上一般认为当CMS的孔径分布均匀、介于两种气体直径之间且接近待分离组分的气体分子直径时,混合气体在其孔内的扩散速度或吸附速率有所不同,从而实现对气体的分离[1] 以CMS做为吸附剂,分离气体的方法主要有吸附及变压吸附(PSA)。20世纪60年代末期,CMS首先由联邦德国亚琛矿业研究公司(简称B. F.公司)研制成功,该公司的产品性能一直居国际领先地位[2]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日本公害资源研究所等也相继对CMS的制备、性能以及吸附分离理论和变压吸附空分工艺进行了研究[3] 国际上从事商业化生产碳分子筛的公司有德国B.F.公司,美国Calgon公司,日本Takeda化学工业公司和Kuraray化学品公司主要应用于变压吸附进行空气分离以及氢的精制;大都采用的是煤的碳化和在活性碳上进行碳沉积的方法[4] 但其详细的制备工艺公开报道较少。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开发了煤制碳分子筛的新工艺[5]其空分富氮的效果可与国外相比。但总的来讲,国内CMS产品的质量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因产品强度、生产工艺、分离单一性等不足,制约了CMS在气体分离中的推广应用。本文就国内外应用于气体分离的CMS的制备现状及发展予以评述性的介绍。2 CMS的制备方法制备CMS的原料非常广泛,有天然产物或高分子聚合物,具体可分为三类:1)各种煤及煤基衍生物;2)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萨兰树脂、酚醛树脂;3)植物类,主要是利用植物的坚果壳或核,如核桃壳、杏核、椰壳等。原料选择一般以低灰分产率、高含碳量以及尽可能低的挥发分为最佳。较好的原料主要是煤(褐煤、长焰煤、烟煤、无烟煤)、木材、果壳。近来国内亦有以石油残渣、石油沥青、石油焦、苹果渣为原料的报道。CMS的常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四个步骤:1)含碳材料粉碎、预处理、加粘结剂成型、干燥;2)成型物在惰性气氛下碳化;3)活化;4)调孔。孔径分布是CMS进行分离气体的重要因素,因而调孔是制备的关键步骤。CMS的制备方法因不同原料以及不同的气体分离体系而有所差异[6-9] 2.1 碳化法碳化是在惰性气体条件下加热原料,使其挥发性物质即小分子从碳质基体中的分子孔道逃逸,形成孔隙并且增加表面积的过程。采用单一的碳化法制备CMS,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但对原料要求较高,国外主要采用效果较好的树脂,国内主要为果壳类的高挥发份物质,如杏核壳、山枣核、椰子壳、桃核壳,山楂核等。影响碳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是升温速率、碳化温度与恒温时间。采用的升温速率一般在5~15℃/min,碳化温度多在600~1000℃,恒温时间为0.5~2h。日本专利[[10a,10b]]报道,以树脂为原料,当控制温度在500~1100℃,升温速度在≤10℃/min,可制得3~6 Aring; CMS,对O2/ N2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用沥青制备的CMS孔径范围较宽,在3.3~10Aring;[10c];以煤或煤焦为原料,因加有机团粒剂而使过程复杂,生产成本较高[10d] 效果也较差。国内白秀全[11]以含腐植酸的风化煤或褐煤为原料,粒化、碳化、制得了用于色谱固定相的CMS,峰形规整,出峰时间快,能在较短时间内将H2、N2、O2、CO、CH4、CO2等六个组分有效地分离。不足是制备过程中加酸、加碱对设备的防腐蚀要求高,且对环境污染较大。赵斌元[12]以苹果渣为原料(较新的报道)制备的CMS,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微孔分布比较均一、微孔尺寸在6.2~10Aring;范围内,可用于空分制氮。徐绍平[13,14]以高挥发份的果壳(核)为原料采用两步碳化法而无加烃碳沉积工艺,制造了空分富氮性能好、强度高的CMS。一般而言,单一碳化法制备的CMS孔径范围较宽,在3~10Aring;,其可用于气体分离,但如要提高分离效果,则需进行后续的活化或碳沉积工艺。2.2 碳化活化组合法碳化活化组合法是指在碳化的基础上,采用活化进一步增加CMS表面积的方法。活化包括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过程。一般是在500~1000℃,使碳质基体表面、边缘活泼的碳原子与氧化性气氛发生反应形成孔隙、或使封闭的孔得以打开,从而增大表面积,使其吸附容量增大。全瀛寰[15]以石油焦为原料,经成型处理、干燥、碳化后,在800~1000℃的温度条件下将碳化物送入活化炉,活化介质为CO2或空气,用量按0.1~3m3/kg产品控制,可制得CMS产品,孔径宽度可控制在3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