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与京剧.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运河与京剧.doc

大运河与京剧   这两年,清朝宫斗戏大热。一部《甄传》翻来覆去重播了几十次,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把持着白天全国收视率的半壁江山,到现在也是风头不减;而香港无线电视台则在2013年下半年拿出了看家宝,为此前热播的宫斗戏《金枝欲孽》推出续集,可惜文艺腔过剩,几乎让观众倒了胃口,口碑收视双双跌破,也在情理之中。尽管如此,《金枝欲孽2》里也做了不少古典美学的功课,比如延续其中的昆曲元素,既为一些人诟病,却也被另一波剧迷追捧。   既然说到了戏,这里就有些故事了。   在《金枝欲孽》里,嘉庆帝的妃子、贵人等列位小主,每每无事可做,总不免到畅音阁去听一出好戏。台上演员演得热闹,台下一样是假戏真做、笑里藏刀,台上台下,虚虚实实,好不热闹。不过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虽然是在京城的紫禁城,戏班演出的却不是标准的京剧。到了2013年的《金枝欲孽2》里,他们干脆把进宫唱戏的师傅作为男主角,在戏子身上深埋剧情,强化戏剧冲突,而且明确指出,这些人唱的是昆曲,而非京剧。   在京城皇宫禁苑,反倒从来不唱京剧,难道TVB的金牌编剧写作前都不看史料,搞错了吗?   其实,剧中人台词里已经给出了答案。在《金枝欲孽》第一部第15集一场惊心动魄的口水战里,佘诗曼这样告诉黎姿:“明天,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要到宫里来演《长生殿》……”   “徽班”大家都知道,就是徽人的戏班,今人认为它有400多年的历史,最为活跃的时期还是在乾隆朝。乾隆一生六下江南,每一次都是乘船顺大运河南下,风光出巡、考察民情、深入基层和群众,本质上还是为了稳固统治,吸纳江南地区富庶的人力、财力打造自己的政绩工程,在儒生中扩充影响力。此外,也包含了视察水利工程、治理水患的安排。   乾隆虽然一生讲反腐倡廉,但大家都知道,很多大蛀虫他没有揪出来,好大喜功的性格,使得他在小处上也往往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江南的官宦巨贾,每每到了万岁爷来南巡的时候,都会投其所好,把排场搞得很大。乾隆帝原本就喜爱戏曲,于是组织眼花缭乱的戏剧演出就成为迎驾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皇帝高兴,戏班的人得了荣耀,组织者日后自有好处。如果不看耗费了老百姓多少财力物力,这基本是件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事。   问题出现了,乾隆爷戏瘾再大,也不至于玩物丧志到专门为了这个下江南的地步,那么平时想听一段南方的戏曲怎么办呢?皇权至上,乾隆一道朱批,命苏州织造、两淮盐务等官员选拔艺术精湛的伶人进宫,以备承应。而圣驾南巡时所到之地,平时的戏曲发展也没有停下来,既然上有所好,民间的事业就有了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遍地开花也是自然。   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秋,硬朗的老爷子迎来了八十大寿。普天同庆时,一个非常有政治头脑和商业头脑的扬州盐商江鹤亭组织起一个实力强劲的徽班,命名为“三庆”,进宫祝寿来了。三庆以唱二黄为主,兼唱昆曲、吹腔、梆子等,他们表演的曲种还未真正定型,学术上有个词语,叫“花部地方戏”。拿今天的话说,三庆就是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表演团体。在宫廷的演出异常成功,三庆得蒙圣恩,留在京城搭起戏台。优美、新鲜的徽调表演受到当时北京市民阶层的疯狂迷恋,一时风光无限。   三庆的火爆引来了几位小伙伴――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他们各有所长,在当时流传下“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说法。在京各声腔剧种的艺人,有不少因此加入了徽班,更进一步加速了曲种融合。   1830年,湖北楚调,即汉剧,也进入北京。汉剧与徽剧出于同源,因而时常合班演出,汉剧是西皮调、徽剧以二黄调为主,再加上当时流行的秦腔、弋腔和昆曲等的精华部分,同时根据北京的语言和审美特点,创造出“韵白”。这样,原来的花戏已经变得非常独特了,合为“皮黄”,也称“京调”。鸦片战争前后,京剧成为继昆曲后在全国风行的剧种。   回想这个过程,各个剧种融合的政策背景、社会背景已经有了,但是那时候的政策不会明确到“各个剧种之间要相互学习、多交流”这样一个地步,能够在短时间内达成这一目标,究竟是谁给了民间表演艺术家一个平台,去真正实现曲种的交融?   大家都知道,大运河沿岸的经济、文化乃至政治生态,皆受到这条人工河的巨大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修筑城墙的砖石瓦砾,老百姓餐桌上的外地食材,酒肆茶馆里的新鲜玩意儿,都沿着运河南来北往。   除此之外呢,运河对商品经济的促进,衍生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副产品,那就是多姿多彩的曲艺形态,使运河沿岸一些市镇成为“曲乡艺海”。这个现象其实很自然,船夫在河边边打拍子边发力干活,久而久之,就成了运河号子;说段子的艺人在码头集结,听四面八方的故事,再讲给四面八方的人听,于是就丰富了相声的内容和形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当然,很难想象运河对它们的影响是如此之大――没有这条承载着西皮流水、莺歌燕舞的水路,也许连京剧都要晚个100年才出现。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