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腔粘结修复技术
口腔粘结修复技术 口腔粘结技术dental bonding technique 利用粘结树脂在处理的牙体组织上直接修复成形或将修复体粘结固定完成修复的临床技术 包含两个内涵 粘结修复技术 1955年Buonocore首先发明釉质粘结技术 酸蚀牙釉质可提高丙烯酸树脂与牙的粘结力 1959年丙烯酸脂树脂取得专利 1962年Bowen合成Bis-GMA(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树脂 随后加入无机填料提高树脂物理性能 1971年光固化复合树脂问世 牙本质粘结技术在近15年发展 近15年来成功开发了高效能牙本质粘结系统,使牙本质粘结技术得到飞跃发展 粘结修复技术 丰富了传统的技术和方法 改变了现有的修复技术--ART原则 良好的美学效果 美好的应用前景 粘结材料与粘结机制 一、粘接剂与粘结的形成 (一)粘结树脂形成粘结的概要 粘结性树脂材料 最早应用 正畸 直接粘结系统DBS 儿牙 窝沟封闭剂 应用广泛 1981年开发功能性粘结单体后 粘结树脂 在树脂中加入功能性粘结单体构成 粘结 adhesion or bonding 粘结力 adhesive force 粘结剂 adhesive agent 被着体或被粘体 adherend 粘结强度adhesive or bonding strength 粘结剂 传统的三步粘结剂 酸蚀剂 表面处理剂 树脂粘合剂 第4-7代树脂粘结剂 粘结力的形成 化学结合(一次结合) 分子间结合(二次结合,范德华力) 氢键结合 嵌合 相互混合 粘结体系的形成 粘结面的前处理 牙釉质、牙本质、合金、陶瓷、复合树脂等 润湿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等液体有呈球特性, 而抵抗这种张力的作用,与固体物表面产生 亲和力的现象 润湿程度--接触角 粘结剂结固 粘接剂的结固 粘接剂因聚合反应而结固时,粘结界面内部如发生变形会导致粘结强度的显著下降 由化学催化剂TBB(三丁基硼)引发聚合的粘接剂,聚合是从界面开始引起的,因此有利于粘结作用;而光固化型聚合是从照射面开始的,粘结材料与牙界面的聚合发生较迟一些 粘结体系的破坏方式 即使界面粘结力很高,如果粘接剂或被粘体自身强度低,也不可能获得很高的粘结强度。粘结体系破坏的方式通常有下述三种: ①界面破坏 在粘结力较低时出现 ②凝集破坏或混合破坏 由粘接剂自身强度提高后,出现粘接剂与被粘体皆有的破坏 ③被粘体破坏 由被粘体强度较低造成 粘结强度的测量方法 拉伸与压缩剪切试验来测定粘结强度,后者测定 的值相对较低,误差小一些 实验条件 试件在37°C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再在60°C和4°C水浴中进行循环,进行测定。 试件在70°C的水浴中或在-195°C液氮浸泡与40°C的温水中各浸泡1min,并连续交换20次后 测定 粘结树脂材料 理想的口腔用粘结材料具备的条件: 粘结力高、持久 常温3~5min内或光照快速固化 生物相容性好 物理性能良好 化学稳定性好 操作简便、色泽良好、易修理 材料丰富、价格便宜 粘结性树脂材料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聚丙烯酸酯类、芳香族和脂肪族多甲基丙烯酸酯类、环氧-丙烯酸酯类等 按固化体系:化学(自凝)固化、光固化、化学-光双固化等 按添加填料粒度:普通型、超微型和复合超微型、混合型等;不加填料者称单一树脂 按使用部位:牙釉质粘接剂、金属粘接剂等,起遮色和偶联作用的称遮色剂和偶联剂 功能性粘结单体 4-META 丙烯酸类,4-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偏苯三酸酐 MDP 磷酸酯系10-甲基丙烯酰氧癸基磷酸酯 二、牙粘结面的处理 牙釉质粘结面的处理 研究证明,采用30%~50%磷酸液处理正常釉质表面1min效果最佳 用35%左右的胶状磷酸处理 但釉质发育异常者,按常规方法处理效果不佳,在酸蚀处理前应将釉质表层磨除 酸蚀釉质表面的作用机制 表面清洁和粗糙化:酸蚀可清除牙面上无机和有机质污垢,使釉质表面脱钙,形成无数微小的孔隙,呈凹凸不平的粗糙面 釉质表面极性化 增加釉质可湿性 釉质酸蚀后电镜图像 电镜下可见酸蚀后釉质如同蜂窝状、鱼鳞状、斑纹状或漏斗状,微孔约4万多个/mm2,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