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韶关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刘 汉 钧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七节 酒精性肝病 一、病理变化 慢性酒精中毒主要引起肝的三种损伤即: 1.脂肪肝 2.酒精性肝炎 3.洒精性肝硬化 二、发病机制 肝是洒精代谢降解的场所,酒精对肝有直接损伤作用。 1.进入肝内的酒精在乙醇脱氢酶和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的作用下转变为→乙醛→乙酸。然后使辅酶Ι(NAD)转变为还原型辅酶Ι(NADH)导致NAD对NADH比值增高, 抑制肝细胞线粒体三羧酸循环,造成对脂肪酸的氧化能力降低,引起脂肪肝; NADH增多可造成乳酸增多,耗氧增强影响肝脏代谢,酒精在肝细胞微粒体氧化系统作用产生自由基损伤膜系统; 酒精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具有强烈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毒性,可破坏肝细胞结构,并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此外嗜酒者常有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缺乏。 第八节 肝硬变(liver cirrhosis) 小结节型肝病化(门脉性肝硬化) 一、病因、发病机理 1.? 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肝硬变组织HBsAg阳性占76.7%;丙型肝炎可转慢性,其中35%转肝硬变。 2. 慢性酒精中毒(在欧美长期酗酒引起的肝硬化占总数的40%~50%)。 3. 营养缺乏(动物实验,饲喂缺乏胆碱或蛋氨酸食物的动物,可经过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 4. 胃肠感染及毒物中毒(某些化学毒物对肝有损伤作用,长期作用可引起肝硬化。如含砷的杀虫剂、辛可芬、四氯化碳、黄磷)。 二、发病机理 在乙肝、丙肝等多种原因作用下,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初期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细条索,然后互相连接引起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改建,称为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为可逆性改变,病因去除后胶原可被吸收。如果病变继续发展,肝内所形成的纤维组织相互连接,分隔肝小叶,同时残留肝细胞再生形成结节,最终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发生改建,形成肝硬化。 肝硬化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肝纤维化形成。 肝内增多的胶原纤维来源有二种: 1.肝细胞变性坏死后,肝小叶内的网状支架塌陷、聚集、胶原化(又称无细胞硬化)或由贮脂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在IL-1、IL-6等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下合成胶原纤维。 2.汇管区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并分泌产生胶原纤维。 肝小叶内网状支架塌陷后,使再生的肝细胞不能沿着原有支架排列,而形成不规则的再生肝细胞结节。 广泛增生的胶原纤维一方面向肝小叶内伸展,分割肝小叶,另一方面与肝小叶内的胶原纤维连接成纤维间隔包绕原有的或再生的肝细胞团,形成假小叶。 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再生三者病变反复交叉进行,最终形成弥漫全肝的假小叶,并导致肝内结构和血液循环发生改建,形成肝硬化。 三、肝硬化的分类 1.按病因分 病毒肝炎性、酒精性、胆汁性、隐源性肝硬化。 2.按形态分 小结节型、大结节型、大小结节混合型、不全分隔型。 3.我国的综合分类 按病因、病变、临床综合分为: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寄生虫性肝硬化、色素性肝硬化。 四、病理变化 早、中期:体积正常或略增大,质地正常/稍硬。 后期: ★体积 缩小 ★重量 减轻,常在1000g以下(正常1500g) ★质地 变硬 ★表面 颗粒或小结节状 大小相仿0.1-0.5cm ★被膜增厚 ★切面 弥漫性圆形或类圆形结节,结节周围纤维组织包绕。 ★纤维间隔 较薄且均匀 门脉性肝硬化 体积:重量:表面:质地 镜下:假小叶形成 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肝细胞团,称之。 五、临床与病理联系 1.门脉高压症---机理 ①由于假小叶形成及肝纤维化压迫小叶下静肺(窦后)、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受压、扭曲、闭塞,使门V回流受阻 ②肝动脉与门静脉形成吻合支,压力高的动脉血进入门静脉,使门静脉压力升高 (正常门静脉压13~24H20),在门脉高压时可升高至30~50cmH20 。 ③窦周纤维化,中央静脉硬化 ④肝内血管网受破坏而减少 【门脉高压表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