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镶玉专业知识讲解
“金银错”工艺溯源 金银错工艺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最早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 “金银错”工艺介绍 在上等美玉表面上绘出精美的图案,依图案之型錾出槽沟,将纯金或纯银拉成细丝或压成薄片嵌入图案中,而后打磨平整,抛光磨亮,使所表现的图案成强烈的色泽差别和耀眼的金属光泽,显得更为突出,雍容华贵、绚丽多彩。 金镶玉的工艺——金银错 金银错 产品介绍重点 手工难度高——玉石表面绘出图案,依图案之形用工具开凿出一 个外紧内松的燕尾槽,将金丝埋入图案中,抛光磨亮,是金饰图案与玉石背景完全融为一体。此工艺只有少数高级工艺大师掌握,是可达到收藏工艺级别的商品 高端产品——工艺难度非常高,呈现精美效果,完全不用担心售后问题,特别适合高端人群 独家专享——原创设计,能完全彰显顾客的独特个性及审美文化 金银错工艺特点 金镶玉其他工艺特点——冲模工艺 简述 性价比高、图案更生动 金镶玉的收藏价值 观赏性高、实用性好、独立性强; 文化底蕴; 保值、增值; 案例: 1、元代金累丝嵌宝石镶俏色玉飞天 2010年的保守估价100万元; 藏家10年前购买时只花了18万元; 金镶玉的收藏价值 2、2005年诚铭国际首届拍卖会上,清乾隆 鎏金镶玉铜盒以41800元成交; 3、2006年中国嘉德春拍上,清乾隆紫檀三镶汉玉嵌金银御题如意,以429万元成交……金镶玉的价格每年还在不断攀升。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相传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得美玉献给楚文王,琢成璧,称为“和氏璧”。秦统一中国后,“和氏璧”被秦始皇所得。始皇令人将其雕成玉玺。汉灭秦后,“和氏璧”落刘邦手中,刘将其作为传国玉玺世代相传。至西汉末年,时逢王莽篡权,王欲胁迫孝元皇太后交出玉玺。太后不从,一怒之下取出玉玺摔在地上,将之摔掉一角。王莽见玉玺受损,连声叹息,忙招来能工巧匠修补,那匠人倒也聪明,想出用黄金镶上缺角的奇招,修补后竟也愈加光彩耀目,遂美其名曰“金镶玉玺”,这便是“金镶玉”的由来。 * 去年8月,在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组织的收藏鉴宝沙龙上,一尊“元代金累丝嵌宝石镶俏色玉飞天”震惊四座。这件藏品,其中玉飞天属五代时的辽,镶嵌工艺则是元代,非常珍贵,专家保守估价100万。而几年前,藏家只花了18万元购进。专家预测,未来的升值空间还很广阔。 * ——金镶玉 珠宝专业知识 1、金镶玉的文化 2、金镶玉的销售 3、部分产品系列及组图介绍 4、售后服务 目录 我国珠宝首饰行业呈现了高速发展的态势,仅在2012年我国内地珠宝零售额达到3800亿元,出口达275亿美元,国人的珠宝消费水平名列世界前五。有专家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从2012年中国珠宝消费的情况来看,喜欢镶嵌饰品的人群占到44%,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钻石、彩色宝石、翡翠玉石、金镶玉等饰品。 中国珠宝市场未来流行趋势 金镶玉,顾名思义就是在金器上镶嵌各种美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和玉象征高贵与纯洁,所以金镶玉寓意“金玉良缘”,堪称尊贵吉祥与超凡脱俗的完美结合。 金镶玉的历史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和玉象征高贵与 纯洁,正如诗仙李白所赞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有眼不识金镶玉”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人们常用其来比喻见识浅陋、缺乏识别事物的能力)。“有眼不识金镶玉”这句俗语乃是由“有眼不识荆山玉”谐音讹传而来。而“有眼不识荆山玉”这句俗语则典出《韩非子·和氏》:春秋时期,楚人卞和看见一只凤凰落在荆山(位于今湖北南漳县境内)的一块青石上。 金镶玉的历史文化 有趣的是,“金镶玉”的出现也 像许多发明一样,纯属偶然。相传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得美玉献给楚文 王,琢成璧,称为“和氏璧”。 此璧冬暖夏凉,百步之内蚊蝇不近,乃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秦统一中国后,“和氏璧”被秦始皇所得。 始皇令人将其雕成玉玺,镌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再雕饰五龙图案,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始皇自是爱不释手,视为神物。 汉灭秦后,“和氏璧”落刘邦手中,刘将其作为传国玉玺世代相传,一直传了十二代。 金镶玉的历史文化 至西汉末年,两岁的孺子婴即 位,藏玉玺于长乐宫。时逢王莽篡 权,王欲胁迫孝元皇太后交出玉玺。 太后不从,一怒之下取出玉玺摔在 地上,将之摔掉一角。 王莽见玉玺受损,连声叹息,忙招来能工巧匠修补,那匠人倒也聪明,想出用黄金镶上缺角的奇招,修补后竟也愈加光彩耀目,遂美其名曰“金镶玉玺”,这便是“金镶玉”的由来。 可惜,这个稀世国宝“金镶玉玺”后来几经转手,到三国时代就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