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Word版含解析.docxVIP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Word版含解析.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基础巩固1.香港歌星张明敏以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歌中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后C.民国建立后D.国民革命后2.服饰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能展现时代特有的风貌。下列四幅图片中的服饰,按其流行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3.“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该婚姻制度颁布于( )A.戊戌变法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新中国成立初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社会生活细节可以反映时代的特征。下图中能体现中国计划经济特征的是( )5.1982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BBC情景会话节目,一开播便红遍全国。导致这一时期全民学英语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的实行B.香港澳门的回归C.经济特区的建立D.广电事业的发展能力提升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7.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8.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初三日,颁布《剃发令》,许多汉人誓死不从;1912年3月5日,孙中山颁布《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也有很多汉人拒绝剪辫。这表明( )A.剃发与剪辫是个人自由B.社会习俗具有稳定性凝固性C.国人反对排斥辛亥革命D.二者都属于革除陋习的政策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经》材料二 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到日亦限旬月,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蒋良骐《东华录》卷五材料三 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张枬《论辫发原由》材料四 60年光阴荏苒,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越来越丰富,从建国之初流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者彩带的麻花辫,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到如今兼容并包、变化多样、与世界时尚同步的各种美丽发型。中国女性越变越美丽,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中国女性60年发型变迁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人从什么角度、又是怎样看待自己身体的?(2)据材料二、三回答,在头发问题上有哪两种不同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3)据材料四回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女性发型变化的趋势怎样?说明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答案精析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A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开店、办银行,还舶来一些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2.D [分析图片信息。①是封建社会的服饰,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服饰,③是近代服饰,④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服饰,依时间先后可判断选D项。]3.C [根据材料“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说明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该时期属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故C项正确。]4.A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粮票、布票、油票等票证,故A项符合题意。百事可乐、股票、银行卡属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产物,均与题意不符。]5.A [由材料信息“1982年”可知,“英语教学节目”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行,故A项正确。]6.A [生产由医生来接生,说明观念已开放,但认为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似不成规矩,主张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又说明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故A项正确。]7.B [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A、C、D三项表述与史实均不符。]8.B [材料中《剃发令》和《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显示都是官方法令命令剃发或剪辫子,不属于个人自由,故A项错误;虽然前后颁布法令进行剃发或剪辫,但仍有很多人不服从,说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故B项正确;剪辫子是一种习俗,不是国人反对排斥辛亥革命,故C项错误;《剃发令》属于民族同化措施,故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