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一单元 第一节主要知识 1.理解区域的含义、划分(举例;注意干湿区的划分)、类型(区分均质区和功能区,并举例) 2.图1-1-2、1-1-3:甘肃省降水分布规律及成因;200mm等降水量线 3.图1-1-4:区域空间尺度问题;图中区域多属于(功能区);三大经济地带包含的省级行政区;三大经济地带相比,东部经济地带加工制造业、第三产业相对发达,轻重工业混合,其中外企、中外合资、民营企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好;中、西部经济地带农业比重大,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体。 4.区域三大特征的理解,结合所学实例 5.结合P7活动,明确:地理位置的答法;自然地理条件的答法;盐场的区位条件(注意莺歌海盐场的位置) 第一单元 第二节主要知识 1.了解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2.英国、日本的差异比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 3.地形特征的答法;河流水能丰富的条件;河流航运发达的原因;降水特点的描述(年降水总量大小,降水分配均匀与否,哪个季节或月份降水多哪个季节或月份降水少);气温特征的描述(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出现的季节或月份,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小) 4.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差异: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偏少,且降水的季节变率更大,气温年较差更大 5.西欧乳畜业发达的原因 6.渔场的形成条件 7.工业布局类型 8.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划分基础:地形、气候)、差异比较 9.三大自然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第一单元 第三节主要知识 区域各发展阶段特点及人地关系 a、初期阶段(“钢都”匹兹堡的开发) 特点: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 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b、成长阶段(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 特点: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等 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c、转型阶段(匹兹堡的“困惑”) 特点:区域优势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失业率增高,人口减少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d、再生阶段(“知识城”匹兹堡) 特点:对症下药,区域经济复苏,又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对策:(1)优化产业结构:运营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治理污染,美化环境,营造绿色空间 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 第二单元 第一节主要知识人地关系思想演变 a、地理环境决定论 核心思想: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评价: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的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b、人类中心论 核心思想:人类中心论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评价:人类中心论一味地从人类自身需求出发,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结果是人地关系对立,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地关系越来越紧张。 第二单元 第一节主要知识人地关系思想演变 c、人地伙伴论 核心思想: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评价: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 循环经济: ⑴工业实施清洁生产 ⑵农业发展生态农业 ⑶公众参与、绿色消费(选购带环保标志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自备篮子购物、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节水等) ★循环经济的意义(背过) 第二单元 第一节主要知识 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表现: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过度,面临的是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能源); 利用资源不当会造成: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物种减少)。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过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污染加重(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地域差异: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发展中国家以生态破坏为主。 第二单元 第二、三节主要知识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