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谈中国文化中的惰性与自大.docVIP

【2017年整理】谈中国文化中的惰性与自大.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谈中国文化中的惰性与自大

谈中国文化中的惰性与自大 刘蕾 《蒋梦麟自传》我通读了两遍,爱不释手。这本书写的很有意思,充满着哲学内涵和人生趣味,深入浅出而又不乏机智幽默,文笔淡然雅致、清新自然。作者自称这本书“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字里行间,我确实感受到了浩浩汤汤的时间洪流、奔腾澎湃的历史潮声。 本书读罢,感受颇多,限于篇幅所囿,只能择其一二。蒋先生自身对于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很有造诣,对中国文化中的特征(如:包容性、实用主义、道德至上等)总结得也甚是精准。 蒋先生在书中写道:“他们(中国人)像蚕一样作茧自缚,自理知识活动的界限。他们深爱他们的道德之茧,而且安居不出。中国人的生活就是一种乐天知命的生活。中国哲学的目标是安定。求进步?算了吧。”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文化中的懒惰、安于现状。受他的启发,我也想谈一下中国文化中的惰性与自大。 先谈中国文化中的惰性。 我认为,中国文化中的惰性既来源于中国人墨守旧章,拘牵浮议;也来自于中国传统社会组织稳固,积重难返。 我们始终留恋着陈规旧习,终日沉浸于章句小楷,即使面对着文明的滚滚浪潮,中国人仍抱残守缺,抓着孔孟之道不放,唯恐远离伦理道德的范围—— “(倭仁)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福泽谕吉就曾经讽刺我们说,中国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不思进取之道,在遭遇如同麻疹那样流行的文明开化中,为了避免传染,硬是把自己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闭塞空气的流通。进而,他主张,对待中国,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固步自封而导致的落后并不能博得同情。由于中国文化中存在着惰性力量,即使是西化也多流于表面,当外界压力增大时中国暂时做出应对,而危险一旦过去就依然故我。 鲁迅先生就曾用“搬动一张桌子也要流血”,形容中国社会结构之庞大,顽固势力之险恶,改革推进之难。确实,在中国,改革实属不易,伤筋动骨,而一旦触及中枢神经就更是难上加难。近代化本身就是漫漫长途,中国走得尤为步履维艰。在洋务运动时,士大夫阶层就百般阻挠,指责这是“习为机巧”,并警告说:“变而从夷,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 决不可“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到了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提出“采万国之良规,行宪法之公议”,更是被斥为“乱纲纪,毁伦常”;历史的洪流滚滚而过,“立宪”的呼声日益高涨,为保满洲朝基础永远确固,清政府也曾提出过“预备立宪”,然而,所谓的“立宪”仍是做表面文章,并没有触及到封建制度的根本,曾经盛行一时的“新政”最终草草结束,搞得虎头蛇尾。 再来谈中国文化中的自大。 中国文化中的自大则是受儒家文化中心主义的影响。正是由于这种高高在上的文化优越感,才让中国人对被自己鄙为蛮夷的外部世界充满着憎恶和冷漠,对外来事物普遍排斥。比如,倭仁对西方文明就一脸的不屑一顾:“今求之一艺之末……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把目光狭隘地拘于国内,固守着自己的“祖宗之法”,乐享着“泱泱五千年文明”。所以,即使中国明明在战场上一败涂地,被“蛮夷”征服,人们听到的也都只是些“中国打了打胜仗了!”这类“喜讯”,想想真是可怜亦复可笑。蒋梦麟先生在书中就曾写道,他在一组画片中就曾见识过中国纸上的胜仗——甲午中日战争。 我们始终不舍抛弃先人创造的灿烂文明,认为弃之可惜。就算资本主义文明一片欣欣向荣,我们仍安贫乐道,更愿保持着旧日的老态龙钟。就算昔日里街衢纵横,楼阁相望的北京城今日已沦为“街巷逼仄,道途湫隘,旱干则尘嚣,阴雨则泥泞”的惨淡景象,我们依旧为它千年古都的辉煌历史而津津乐道。 讽刺的是,此时,站在文明巅峰,经济、文化都远远领先于我们的美国却对我们的文明充满着热情。作为共和党人创始人之一的蒲安臣曾在波士顿说过:“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敬老;学习他们的清醒;学习他们谦谦君子的仪态;学习他们的学者风范;我们应该从他们那里学会如何养鱼;学习如何了解农作物习性,气候的冷热变化和农作物生长的关系,如何灌溉,如何施肥。”西方文化的理性、谦逊、学习精神可见一斑。我不禁要感叹:怪不得他们会进步神速,并能远远把我们落在后面! 这种文化上的自大极易发展成为自卑。李鸿章就曾斥责过保守派:“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自大);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自卑)”。在新文化运动中,曾经自诩为“天朝上国”“文明开化之地”的中国转而对古代传统文化进行全盘否定,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儒家文化造成了难以修复的伤害。关键是如何在这两种感情中权衡,觅得中庸。 蒋先生曾发出过这样美好的期许:“以中国文化同化能力之强,她必定能慢慢地吸收西方在科学上的贡献;以中国天然资源之富,人民智慧之高,科学的发展将使他前途呈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