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物理层 目 录 3.1 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基本概念 3.2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3.3 数据编码技术 3.4 基带传输技术 3.5 频带传输技术 3.6 多路复用技术 3.7 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 重点内容 数据通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如单工通信、半 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同步传输、异步传输等)。 数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 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的基本概念。 多路复用的分类与特点。 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 3.1 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 的基本概念 3.1 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基本概念 通信信道分为点-点通信信道与广播通信信道; 广域网主要采用点到点通信信道,局域网与城域网一般采用广播信道; 由于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上出现了两个分支,一类是基于点-点通信信道,另一类是基于广播信道。 3.1 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基本概念 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与释放 ; 物理连接分为点-点连接与多点连接 ; 数据传输分为全双工、半双工与单工方式 ; 数据传输分为串行传输方式与并行传输方式。 3.2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3.2.1 信息、数据与信号的概念 3.2.1 信息、数据与信号的概念 3.2.1 信息、数据与信号的概念 3.2.1 信息、数据与信号的概念 3.2.1 信息、数据与信号的概念 3.2.2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3.2.3 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 3.2.3 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 3.2.3 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 是指数据在信道上传输所采取的方式。 3.2.3 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 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 3.2.3 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 3.2.3 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 3.2.3 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 3.2.3 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 单工通信- 半双工通信- 全双工通信- 3.2.5 传输介质 3.2.5 传输介质 3.2.5 传输介质 卫星通信 优点: 通信距离远,且通信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 受陆地灾害影响小,可靠性高 易于实现广播通信和多址通信 缺点: 通信费用高,延时较大 10GHZ以上雨衰较大 易受太阳噪声的干扰 卫星通信 红外线通信 3.3 数据编码技术 PCM编码的典型应用 3.4 基带传输技术 3.4.1数据通信中的主要技术指标 信道带宽 信道容量 传输速率 码元速率(RB) 信息速率(Rb) Rb=RBlog2M 误码率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 一般来说,信息速率Rb 和码元速率 RB 之间的关系是: Rb=RBlog2M 例1 对一个无噪声的3000Hz信道,若传送二进制信号,试 问可允许的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 解 由于传送的二进制信号是“1”、“0”两个电平,所以N=2;又因为W=3000Hz,则信道容量,即数据传输速率C=2Wlog2N=6000b/s。 注: 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 b/s (bit/s)。 更常用的带宽单位是 千比每秒,即 kb/s (103 b/s) 兆比每秒,即 Mb/s(106 b/s) 吉比每秒,即 Gb/s(109 b/s) 太比每秒,即 Tb/s(1012 b/s) 3.5 频带传输技术 3.6 多路复用技术 比如:某通信线路的可用带宽100KHZ,音频信号的有效 范围是300Hz-3400Hz,4kHz的带宽足够用来传递音频 信号,因此,在同一通信线上采用频分复用技术可传输 多达24路电话。 3.6 多路复用技术 3.6 多路复用技术 通常模拟信号持续时间长,但占用的信道带宽通常较小;而 数字信号虽然需要占用整个信道带宽,但其作为离散量持续 时间很短。 故基带传输多采用时分多路复用技术,而在频带传输中则一般采用频分多路复用技术 3.7 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服务; 两台计算机通过通信子网进行数据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专用的物理线路; 电路交换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要经过建立连接、数据传输与释放连接的三个阶段。 线路交换过程示意图 电路交换的缺点: 建立连接的时间长,且存在呼损(如果呼叫请求数超过交换网的连接能力,即过负荷) ; 一旦建立连接就独占线路,线路利用率低; 系统不具有存储数据的能力,不能平滑交通量;不具备差错控制能力,无法发现与纠正传输过程中发生的差错。 数据报方式 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的比较 早期的数字传输系统与设备暴露出固有的弱点: 数据传输速率不标准 ,存在着T1 与E1两个互不兼容的标准,在高次群的速率方面,日本又使用了第三种不兼容的标准; 光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