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端轴承原理与问题解析幻灯片.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發動機大端軸承原理及 問題解析 薛立宇 立多祿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大端滾針軸承 大端滾針軸承的運動 KT/KU保持架之分析比較 〈KT/KU 30x38x17.8SAG〉 KT〈中速引擎 〉 (Max. ~ 9,000 RPM) KU型軸承 用於高速CG125之壽命 KU型 軸承用於大排量CG 之壽命 大排量引擎需注意: 曲軸梢/連桿/滾針界面之 最大應力達 ~200Kg/mm2 1.曲軸梢/連桿/滾針素材---高潔淨度鋼 (日本本田公司 規定曲軸梢需用 ESR鋼) 2.滲碳層內殘留奧斯田鐵含量 10% 殘留奧斯田鐵過多/粗大麻田散鐵→淬火裂縫 殘留奧斯田鐵過多 → 初生麻田散鐵 → 脆裂 二、配合件不良致 曲軸/連桿組損壞 1.潤滑不足 2.汽缸体歪斜 3.連桿大、小端平行度不良 4.曲軸左右兩側平衡質量不均 5. 素材不良 6. 潤滑油不潔 7. 油孔附近之高應力區 8.滲碳/熱處理不良 曲軸銷磨損案例 曲軸銷磨損案例 理想的滲碳處理 表面硬度/ 心部硬度 加工後硬化深度 ( Effective Case Depth) 加工後高碳層厚度 ( carbon ~0.8%) 不可有網狀碳化物析出 殘留奧斯田鐵含量 10% 曲軸銷經二次淬火處理改善例 連桿磨損案例 (三) 硬化深度不足導致破壞 連桿平行度不良所致損壞 連桿平行度不良致連桿側向偏移 曲軸側板 / 連桿側面 異常摩擦的原因 1.連桿大/小端孔平行度不良 2.曲軸左、右側配重之動平衡不對稱 3.曲軸外掛零件(如磁電机等)動平衡不良 4.曲軸箱球軸承孔單側過大 5.球軸承耗損致間隙過大 曲軸側板 / 連桿側面 異常摩擦 含碳量 Vs殘留奧斯田鐵量 ( 碳鋼淬火至室溫的水) 鐵碳平衡圖 減少殘留奧斯田鐵之手段 (降低硬化能) 1. 避免原始奧斯田鐵晶粒過大—滲碳溫度930℃以下 2. 素材合金分佈均勻 3. 含碳量 ~0.8 % 4. 降低淬火溫度 保持架強化設計 (槽孔R角比較) 疲勞強度v.s.硬度 會引起疲勞破壞的素材缺陷 會引起疲勞破壞的素材缺陷 Adhesive Wear 磨耗機構 (Abrasive Wear ) 連桿軌道面两側 耗損之原因 1.原素材不良 2.潤滑油不潔 高潔淨度鋼(ESR) 原素材不良所致破壞 殘留奧斯田鐵過多/麻田散鐵粗大 →淬火裂縫 殘留奧斯田鐵過多 +不當深冷處理→裂縫更多 曲軸銷磨損案例 曲軸銷磨損案例 耗損原因 白層是初生麻田散鐵 (fresh martensite ) 滲碳淬火後殘留奧斯田鐵過多 使用中殘留奧斯田鐵 → 初生麻田散鐵 初生麻田散鐵太硬、脆性而致剝離、耗損 正確的滲碳作業方式 理想的滲碳淬火組織 理想的滲碳處理 表面硬度/ 心部硬度 加工後硬化深度 ( Effective Case Depth) 加工後高碳層厚度 ( carbon ~0.8%) 不可有網狀碳化物析出 殘留奧斯田鐵含量 10% 曲軸梢油孔附近之高應力區 殘留奧斯田鐵過多 →初生麻田散鐵 →脆裂 鉻鉬 鋼滲碳 表面硬度 HV0.1 817~1017 (白層) 耐久強化測試 8 小時磨耗約0.2mm 滾針—高潔淨度軸承鋼 殘留奧斯田鐵過多 →初生麻田散鐵 →脆裂 鉻鉬 鋼滲碳 表面硬度 HV0.1 817~1017 (白層) 耐久強化測試 8 小時磨耗約0.2mm 0.05mm 0.2mm 輕腐蝕以顯示素材孔隙缺陷 0.0125mm 0.2 mm ( 未與滾針接觸區 ) SCM 415滲碳 表面硬度 HRc 63~65 硬化深度>1.1 mm 耐久強化測試 110 小時磨耗約 0. 1mm 0.0125mm 0.02mm 受力 0.02mm X廠產品 立多祿產品 小端軸承之強化設計 強化設計 一般設計 940℃淬水, 150 ℃回火 (殘留奧斯田鐵含量多) 850℃淬水, 150 ℃回火 (殘留奧斯田鐵含量多) 0.15%C 鋼滲碳 表面– 以 Bisulfite 腐蝕 0.01mm 780℃淬水, 150 ℃回火 (網狀碳化物析出) 900℃淬油,780℃淬水, 150 ℃回火 (球狀碳化物析出) (心部硬度較低,宜提高素材含碳量 ) 0.15%C 鋼滲碳 表面– 以 Bisulfite 腐蝕 0.01mm 約0.15mm 深 之材料缺陷 0.2mm 0.2mm 0.2mm 0.2mm 滾針表面疲勞裂紋 連桿小端受力分析 連桿小端軸承受力 Fres (S.end)=(爆發力+小端慣性力)/cosβ= 連桿軸向力 連桿小端軸承等效負荷 Fequ (S.end)= β Θ 連桿小端 連桿大端 β 爆發力 小端慣性力 連桿軸向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