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预防.ppt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压力引起心理应激,即人体对环境中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刺激作出的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激素分泌增加等。少量的可控制的心理应激对人体无害,是人类适应环境和生存所必需的生理功能。但过量的心理反应,尤其是负性的心理反应会增加心血管病患病危险(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引起心理压力增加的原因主要有抑郁症、焦虑症、A型性格(一种以敌意、好胜和妒忌心理及时间紧迫感为特征的性格)、社会孤立和缺乏社会支持。 心理应激增加心血管病危险的机制 (1)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2)诱发血压升高和心律失常;(3)引起血小板反应性升高等,这些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因素。另外,长期负性情绪或过度的情绪波动会诱发冠状动脉收缩,粥样斑块破裂,从而引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对已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心理应激会使病情恶化和容易再次引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复发)。 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的主要方法 避免负性情绪; 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正视现实生活; 有困难主动寻求帮助; 处理好家庭和同事间的关系; 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 增强承受心理压力的抵抗力,培养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 心理咨询是减轻精神压力的科学方法; 避免和干预心理危机(一种严重的病态心理),一旦发生必须及时求医。 谢谢 调脂药物的联合应用 他汀类与依折麦布 他汀类与贝特类 他汀类与烟酸类 他汀类与胆酸螯合剂 他汀类与n-3脂肪酸 血脂异常治疗的其他措施 外科手术治疗:包括部分小肠切除和肝脏移植等,现已基本不用。 基因治疗:对单基因缺陷所致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但目前技术尚不成熟。 透析疗法:是一种通过血液体外转流而除去血中部分LDL的方法,能降低TC、.LDL-C,但不能降低TG,也不能升高HDL-C。这种措施降低LDL-C的作用也只能维持1周左右,故需每周重复1次。每次费用昂贵,且是有创性治疗,甚至可能同时移出血液中的某些有益成分。因此不适用于一般的血脂异常治疗,仅用于极个别的对他汀类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者或罕见的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治疗进程监测 饮食与非调脂药物治疗3~6个月后,应复查血脂水平,如能达到要求即继续治疗,但仍须每6个月至1年复查1次,如持续达到要求,每年复查1次。药物治疗开始后4~8周复查血脂及AST、ALT和CK,如能达到目标值,逐步改为每6-12个月复查1次,如开始治疗3-6个月复查血脂仍未达到目标值,则调整剂量或药物种类,或联合药物治疗,再经4-8周后复查。达到目标值后延长为每6-12个月复查1次,TLC和降脂药物治疗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获得临床益处。 糖尿病及其防治原则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及相互作用所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慢性高血糖,并伴有脂肪、蛋白质以及水、电解质甚至酸碱代谢紊乱。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肾病、神经病变)和大血管并发症(心、脑和周围血管病变)。与糖耐量正常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是糖耐量正常者的2~4倍。 糖尿病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只要有一次血糖异常达到以上糖尿病诊断标准,即可被确诊为糖尿病;如果患者无糖尿病临床表现,则需要在不同时间重复检查血糖,有2次以上的血糖值达到以上糖尿病诊断标准,方可被确诊。 糖尿病的治疗 饮食调整是糖尿病患者的第一基本治疗,原则是控制总热卡,碳水化合物的热量应占总热量的55%一65%;蛋白质不多于总热量的15%;限制饮酒;尽可能使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在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少食多餐,这样更容易使血糖稳定。 运动是第二基本治疗,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原则 对于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可首选二甲双胍。 体重偏瘦的或单用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者,可以加用磺脲类或格列奈类降糖药。 餐后高血糖者,可以选用或加用a-糖苷酶抑制剂。 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的患者,可选用噻唑烷二酮类物作为一线用药。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原则 采用了2种以上足量降糖药而难以控制血糖者,可采用白天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中效或超长效胰岛素的治疗往往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如这种治疗方法仍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则可采用一日多次胰岛素注射的方法。 空腹血糖超过9 mmol/L、餐后血糖超过15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Ic)超过9%的新发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采用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以尽快控制好血糖和更好地保留胰岛β细胞功能。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原则 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应

文档评论(0)

daixue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