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经典“代读”的文化缺失与公共知识空间的重建(梅新林 葛永海).doc

经典“代读”的文化缺失与公共知识空间的重建(梅新林 葛永海).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典“代读”的文化缺失与公共知识空间的重建(梅新林 葛永海) 基于以央视《百家讲坛》为代表的学者以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的文化传播现象,本文率先提出“经典代读”这一核心概念。“经典代读”的文化缺失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受众出于对文化的渴求,被动地接受学者对经典的解读,导致自主阅读的角色缺位;媒体受商业利益驱动,以至于文化策略运用失当,文化角色定位偏移,因而出现角色越位;学者受制于大众媒体的强势导控与“受众为王”的商业逻辑,由文化理想的导航者蜕变为大众趣味的迎合者,导致角色错位。面对以上缺失,相应的对策是:聚合大学、公共图书馆、媒体等诸多社会公共资源,一同促使由媒体主导的经典“代读”向公众自身主导的“自读”转变,以此重建公共知识空间。   关键词 经典“代读” 文化缺失 公共知识空间 重建      作者梅新林,1958年生,文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金华 321004);葛永海,1975年生,文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金华 321004)。       2004年9月,开播8年、几度改版的央视《读书时间》栏目黯然谢幕。而在同一年,与央视科技频道同时诞生于2001年7月的《百家讲坛》却已走出低谷,人气飙升,高潮迭起。据统计,该栏目的最高收视率达0.57%,意味着当时竟有570多万普通观众在同时收看这一栏目。此后,《百家讲坛》一直保持着令人惊叹的高收视率,一批学者经过媒体精心包装,以文化经典解读者的身份,在电视荧屏上频频亮相,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他们的著作也一路畅销,接连创下了版权拍卖的惊人纪录。其中,易中天和于丹堪称这些快速成名的“学术明星”中的“双子星座”。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人们对文化经典、学者群体、传播媒体的固有观念发生了重大乃至根本性的改变。或许,这正预示着一个崭新的经典解读时代的到来。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日益引起传媒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和论争,但尚缺少宏观的文化审视和深刻的理性思考。本文提出“经典代读”这一核心概念,然后从大众的文化渴求与角色缺位、媒介的文化策略与角色越位、学者的文化使命与角色错位三个层面展开系统论述,最后归结于从“代读”到“自读”——公共知识空间的重建。      一、何谓“经典代读”:缘起与走向      经典是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源泉,而经典阅读则是传承与激活民族文化精神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理解经典,进尔重释并重建经典。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经典阅读主要限于少数学者,并通过相对固定的教育场所得以薪火传递。然而到了当今大众传媒时代,则可以借助大众媒体的多元途径与巨大影响,将经典阅读由学者个体阅读推向大众广泛参与的公共阅读。在此过程中,本有两种选择:一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二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从当前选择结果来看,显然以后者更受欢迎。当一些学者走出书斋、走向荧屏,向电视机前的大众群体广泛传播其经典阅读心得与体会,受众群体则藉此获得对经典的认知和理解,那么,这些学者即以学术权威的身份,担当起了经典“代读”者的角色。这正标志着传统的经典阅读与传授方式的重大变化:一是在对象上,由知识阶层转向大众群体;二是在空间上,由教育场所转向媒体空间;三是在方式上,由讲—读互动转向单向传授。学者、媒体与大众群体三向合力及其所引发的巨大社会效应,即意味着一个新的经典传播时代——经典“代读”时代的到来。   经典“代读”热的兴起,是大众传媒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大众传媒与学者群体携手合作、一同满足大众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时代产物。在人类文化传播从口授时代、印刷时代迈入电子时代之时,经典“代读”既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与阶段,同时又综合了三个传播时代的各自优势。经典“代读”主要利用电视媒体的强势效应得以广泛、迅速传播于大众群体,这是电子传播时代的最大优势所在,但学者在电视荧屏上的经典讲读,显然与口授时代的传播方式一脉相承,是口授时代传播方式的现代“改版”,然后再将经典讲读内容付梓出版,并借助电视媒体的广泛传播行销天下,因而再次激活了印刷时代的传播能量。以上三者之所以在经典“代读”中融为一体,相互促进,主要基于以下三大原因:一是大众媒体的泛生活化。在当今大众传媒时代,媒体无时无处不在,已广泛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知识精英的抗边缘化。面对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与商业逻辑的残酷选择,日益趋于边缘状态的知识精英渴望走出书斋,走向荧屏,重返文化中心舞台,重温昔时“文化英雄”的光荣与梦想;三是经典崇尚的中介化。随着大众群体文化精神追求的高涨,回归传统、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气,然而由于意识、能力与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大众群体普遍无法自主阅读经典,而不得不求助于大众传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