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伦理价值_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88年,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又通过了针对“科学家、裁军与和平”问题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宣言”。该宣言指出,在缺乏伦理控制的情况下,必须意识到,科学和它的产物可能损害社会及它的未来。为此科学家们宣誓保证:决不会仅仅为了报酬或声望而将自己的科研能力受雇于人,也决不会为了宣传雇主或政治领导人而去这样做,而只能是出自于本人信念和社会责任,它们基于本人的知识以及对环境和本人的工作可能产生的后果的关心,因此本人所承担的科学或技术研究纯粹只用于谋求社会与和平的最佳利益。 1999年6月,世界科学大会在通过的主要文件《关于科学与科学知识应用的宣言》和《科学纲领——行动框架》中又提出了如下规范:科学家要做出承诺,通过自身行动,体现高标准的道德;国际科技界要制定科学家职业道德规范,特别是要促进制定与环境有关的科学道德准则;科学家要承担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保证高标准的科学公正性及科学产物的质量;与社会分享知识,与公众交流,并教育年轻一代。 3、科学家社会责任的最高理念:“和平与发展”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规范是一个发展的体系,它主要体现了要确保科学技术用于维护和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人类社会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作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之最高理念,它濡染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精英,充分体现了科学家“为社会进步而发展科学”、“为造福人类而发展科学”的崇高的理想。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正炽,受因斯坦和美国的一批科学家(其中不少是从希特勒魔爪下逃亡出来的)写信给罗斯福总统,敦促美国赶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以利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而当1945年8月两颗原子弹分别落到日本的广岛与长崎、造成24万人死亡时,为了防止威胁整个人类生存的核战争,爱因斯坦又于1946年发起组织“原子科学家紧急委员会”,刊行《原子科学家公报》,以唤起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1955年,他又和英国数学家罗素共同起草《科学家要求废止战争》即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阐明核战争的巨大危险性,敦促各国政府寻求和平手段来解决国家之间的一切争端。 美国物理学家哈恩则在这一年发起并发表了5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签名的“迈瑙宣言”(Mainau Declaration),提出“所有国家都必须自动放弃使用武力作为解决政治争端的最后手段。” 美国化学家鲍林因在研究化学键的性质和复杂的分子结构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蜚声世界科坛的杰出科学家。然而,获奖后,他不仅继续热心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还积极投身于世界和平事业。早在1946年,他就与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一起,成立了“原子科学家紧急委员会”。1955年,他与5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合发表宣言,反对美苏发展氢弹武器。1958年,他向当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哈马舍尔德递交了由他起草的《科学家反对核试验宣言》,要求缔结一项停止核武器试验的国际协定。这份《宣言》得到了二千名美国科学家和世界49个国家的八千名科学家的签名支持。1962年他又分别给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写信,再次敦促他们停止核试验。鲍林的这些争取和平的活动,曾遭到美国参议院国内安全小组委员会的传讯、当局的威胁,并打算对他进行起诉。但他坚强不屈,无所畏惧。正是在以鲺林等人为代表的世界和平力量的推动下,美、苏、英三国于1963年在莫斯科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鲍林本人因致力于反对“以任何形式的战争作为解决国际冲突的手段”而获得了1962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二、医学新技术提出的伦理道德问题 辅助生殖技术 辅助生殖技术是代替人类自然生殖过程中某个或全部环节的手段。主要包括人工体内授精、体外授精,二者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 人工体内授精主要解决男性不育及为了优生的目的。 体外授精主要解决女性不孕症与优生的目的。 生育会完全控制在科学家手中,医学将使人类自身的生育过程变为再生产的过程,生育权力也从父母的手里转移到技术人员的手中。 事件回顾 1978年,世界首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路易斯·布朗)。 台湾首例试管婴儿出生于1985年4月16日; 香港首例试管婴儿出生于1986年11月; 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于1988年3月10日在北京出生(郑萌珠); 中国大陆首例供胚胎移植试管婴儿于1988年6月7日在湖南出生; 中国大陆首例冷冻胚胎移植试管婴儿于1995年12月16日在北京出生; 中国大陆首例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试管婴儿于1996年10月3日在广州出生; 中国大陆首例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1999年在广州进行; 中国大陆首例“三冻”(冰冻精子、卵子、胚胎)试管婴儿于2006年在北京诞生。 “成功率”和“安全性”是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未来发展的两个关键词。 截至2005年的不完全统计显示,我国实施了10多万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3万多名新生儿来到人间。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