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中的应用黄郑昆__培训课件.ppt

浮针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中的应用黄郑昆_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具体操作方法: (一)结构:针芯、针套、针座组成 (二)体位: (1)仰卧位:适宜头、面、胸、腹部进针点和上下肢部分。 (2)侧卧位:身体侧面和上下肢部分部位。 (3)伏卧位:头、颈、脊背,腰臀部和下肢背侧及上肢一部分。 (4)仰靠坐位:颜面、颈前的进针点。 (5)俯卧坐位:颈、背部。 (6)侧伏坐位:面部及耳前后部位。 仁德 诚信 敬业 创新 (三)明确病痛点。 (四)确定进针点:   1、距痛点6-10cm处   2、痛位上下左右,肋间者斜取肋间   3、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   4、尽量避开浅表血管   5、进针点与病痛处之间最好不要有关节否则效果差。 (五)消毒。常规碘伏或者碘酊消毒皮肤。 (六)针刺操作:进针分四步进行。A 快速进针 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并拢牢固挟持针柄。这时,右手的大部在针体下方。进针时针体斜坡向上,与皮肤呈15-35角左右刺入,用力要适中,透皮速度要快,不要刺入太深,一般5mm左右,略达肌层即可。 仁德 诚信 敬业 创新 B 慢速退针 把进入肌层的针尖退回到浅筋膜层。 这时需要更换手势才能完成,右手的大部移到针体上方,用拇指、食指、中指指腹把握针体,把针体缓慢提至浅筋膜层,当针尖退至该层时,医生右手有突然轻松的感觉,若放开针身,针身随即倾倒。 仁德 诚信 敬业 创新 C 稳定运针 确定针尖在浅筋膜后,把针体放平,针尖稍上翘,缓慢将针推进,这时若医生右手应该感觉松散,空虚无物,若感觉遭遇阻力,多半时遇到浅表静脉等器官,这时,可把针尖上提或下按少许,然后再向前。注意: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运针时可使皮肤呈线状隆起是其特征 。 仁德 诚信 敬业 创新 D平稳扫散 当软套管全部进入皮下,将针芯推出软套管3mm左右,然后再作扫散。扫散动作是浮针疗法的鲜明特色,是运针完毕到抽出针芯前的一个动作。操作方法是:以右手拇指或中指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使针体作扇形运动。 仁德 诚信 敬业 创新 扫散是浮针疗法的核心,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用心去完成;扫散时以拇指或中指而不是以进针点为支点;动作要稳、匀、柔;另外一手一定要协调配合,使进针点和病痛处之间的范围内完全放松。 仁德 诚信 敬业 创新 每个进针点扫散总时间一般为2分钟,次数为200次左右。一般扫散50次左右即可检查MTrP。扫散完毕,抽出针芯,弃之安全处。然后把胶布贴附于软套管管座,以固定留于皮下的软套管,软套管一般留置皮下5-8小时即可取出。 仁德 诚信 敬业 创新 (七)术后医嘱: a、留针期间勿打湿针刺局部,防止感染; b、 不要剧烈运动; c、局部有异常感觉时,不要紧张,大多为胶布过敏所致,医生可用其他类型的物件固定,如邦迪止血贴等; d、若因为针体移动,引起局部刺痛旁边没有医生,可自行起针; e、 告诉病人起针时可能出血。 仁德 诚信 敬业 创新 异常情况处理 一般不会出现滞针、弯针。 如刺伤血管立即压迫止血。 晕针。对症处理。 仁德 诚信 敬业 创新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软组织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本病多发于青壮年,表现为腰腿痛和运动功能障碍,有马尾神经损害时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心理均可造成很大影响。 【临床表现】 一 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 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是本病的突出症状,发生率高达96.5%。多数病人先有腰痛,而后出现腿痛,部分病人腰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少数病人只有腿痛而无腰痛。有的病人出现腿痛后,腰痛减轻或消失。疼痛程度轻者可坚持工作,重者疼痛难忍,卧床不起,翻身困难。痛的性质多为刺痛、烧灼样痛或刀割样痛,且伴有麻、胀等感觉。 疼痛随腹压和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打喷嚏、排便,甚至大笑或大声说话而加剧。 仁德 诚信 敬业 创新 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 跛行 常有跛行,严重者须扶拐或不能行走。 三 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 常有一侧或两侧腰肌痉挛。脊柱后凸或侧弯畸形,前 屈后伸活动受限。 四 棘突间旁侧压痛、叩击痛与向下肢的放射痛 压痛点与放射痛始发点,一般即病变处。尤其在站立伸腰挺腹时,压痛与放射痛更为明显。 五 神经功能损害 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肌力减退。 受累神经根分布区可出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