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历史教师.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上最牛历史教师

史上最牛历史教师2008年下半年,袁腾飞从北京市海淀区一个每天该干吗干吗的历史老师,突然成了“史上最牛历史教师”。   原来,他在一个补习班给学生讲高中历史的视频在网上被网友热捧,网友一激动,就把“世上最牛”这顶大帽子不容分说地扣在了他的头上。   媒体惊喜啦!继纪连海之后,中学历史教学界又涌现出了一个“怪才”!“嬉笑怒骂、连批带讲”,他的讲课风格与一些板着面孔说教的历史老师格格不入。网上,授课视频的点击率高居不下,素不相识的学生留言说,看了他讲课后泪流满面,感慨自己怎么没有遇上这样的好老师。他教过的学生更是对他极为佩服,为他建了“百度”贴吧,在上面纪念听“袁sir(老师)”课那些好日子里的小细节,就连他板书后擦手的动作学生都津津乐道。蜂拥到“袁腾飞吧”里的粉丝们对自己的偶像极其拥护,甚至不允许任何人说袁腾飞不好。   有了这些“猛料”,在媒体的渲染下,袁腾飞不“火”也不行。于是到了2009年,就连央视的“百家讲坛”栏目也伸来橄榄枝,即将播出袁腾飞的“两宋风云”系列讲座。袁腾飞干脆从被采访者变成了宣讲者。   说来说去,难道这就是“事实以及事实之全部”吗?   “其实,那些视频有特定的适应环境,它们只是为了帮助高三学生在短时间里掌握大量的知识而拍摄的。要在短短几节课里涵盖高中三年的知识,只能靠讲。可光讲也不行,学生要犯困的。那就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有一个兴奋点,所以穿插着我会抖一些‘包袱’。平时在课堂上,我可不是这样一讲到底。我会为学生提供史料,采取讨论、质疑、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袁腾飞对于素不相识的人会因为视频就那么喜欢他的历史课,就把他说得那么“牛”仍然有点纳闷,因为那还不能代表他的真实水平。   被这么多学生喜欢,袁腾飞很感动,感动之余又不免觉得有些可悲。“教历史光靠讲怎么行?”反复强调这句话,他的语气开始变得有些复杂。   对于炒作者来说,袁腾飞的历史课就是他身着中山装,迈着八字步,掰着手指头对学生大讲二战时日本妄想打败美国无异于“蛤蟆吞恐龙”。但对于袁腾飞的学生来说,学历史是课堂上不折不扣的45分钟,喜欢学的要学,不喜欢学的也要学。   “我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牛’。我的课上也有学生睡觉,写其他科的作业。刚教书那阵,学生在我的课上不务正业,我会发怒,也会没收学生的作业本,什么‘招’都用过。到现在,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喜欢我的课。真正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永远都只是一小部分。但其他人呢?其他人怎么办?”袁腾飞无奈的一个评论,像卖了个关子。   “得想辙。历史教材本身就是把鲜活的史实抽干了,照本宣科学生肯定反感。要摆出新观点,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才是学生想要的。但是怎样才能找到学生的兴奋点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我也很困惑。这不是老师单方面的努力可以解决的。高考要考,内容再没劲,老师也得教。而古人穿什么衣服、油饼是哪个朝代发明的,这些东西学生很感兴趣,可是考试不考。”在考试与学生兴趣的两极之间摇摆,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又不能“辜负”考试重托的教师必然要经历的痛苦与困惑。   袁腾飞举了一个例子——张骞通西域。意义重大不重大?当然重大。可这一史实已经过去上千年,学生的情况又千差万别,有的学生就觉得古人的事管那么多干什么,没劲。可是,又不能因为学生觉得没劲,这节内容就不上了。怎么办?“张骞出西域带回来好多好吃的,这些东西中有些就是我们现在最喜爱的……”袁腾飞用一种学生耳熟能详的语言和方式,贯通古今,把“死”去千年的历史,活灵活现地带到学生面前,学生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   要说,袁腾飞这样教学似乎有点“哄”着教的嫌疑。可袁腾飞更乐意把这理解为一种分享。平时看书,他总能在书里发现好些有意思的事。上课的时候,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趣事也总能不期然地浮现在他的脑中。于是,他会适当地抖抖包袱。   抖包袱也不是每次能够奏效。常有袁腾飞自己觉得很有意思,而学生不买账的情况。比如有一次,教“二战”,他就想起了一件趣事。一次战役中,意大利吃了败仗,被英国俘虏了很多军官和士兵。丘吉尔就打电话问抓了多少战俘,英国军官回电说:“太多了,站了两百亩地的士兵,五亩地的军官。”袁腾飞觉得特好笑,上课说完了自己直乐,可学生没一点儿反应。   在教学中,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这说明老师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 袁腾飞想起自己曾听过的一节课,内容是日本明治维新。老师让学生做角色模拟:假如你是日本天皇,你对你国家的发展有什么设想?学生就说,我要爱好和平。“这时候,学生实际上没有知识积累,只靠自己的感性经验和好恶来思考问题。老师就要把史料摆给他,给予适当点拨,要让学生明确现在自己的角色是日本天皇,而不是联合国秘书长,而史料又表明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日本对外发动战争的原因。”   在袁腾飞看来,教学到最后,不见得一定要

文档评论(0)

sf1971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