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传染病学知识点小结.docxVIP

【2017年整理】传染病学知识点小结.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传染病学知识点小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小结 传染病学是临床执业考试中一门学科,在临床执业考试中有着比较重要的部分,基础比较差的考生很难掌握传染病学的知识点,为了帮助考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传染病学的知识点,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1. 传染病学知识点:恙虫病(tsutsugamushi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本病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给人。临床上以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周围血液白细胞数减少等位特征。 【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前3周内是否到过恙虫病流行地区,在流行季节有无户外工作、露天野营或在林地草丛上坐、卧等。 (2)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常伴寒战、剧烈头痛、全身酸痛等,颜面及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等。 特征性体征: ① 焦痂与溃疡:本病之特征。焦痂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其边缘突起,如围堤状,周围有红晕,如无继发感染,则不痛不痒,也无渗液。痂皮脱落后即成溃疡。焦痂可见于体表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腋窝、外生殖器、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腰背等处。 ② 淋巴结肿大:焦痂附近的淋巴结常明显肿大,可移动,常伴疼痛和压痛。 ③ 皮疹:多出现于病程4~6天。皮疹常为暗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多散在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皮疹持续3~7天后消退,不脱屑,可遗留少许色素沉着。 ④ 肝脾肿大 (3)实验室检查: ① 血象: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或正常,中性粒核左移,淋巴细胞数相对增多。 ② 血清学检查:变形杆菌OKK凝集试验(外斐反应)效价1:160或以上有诊断意义;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斑点免疫试验;ELISA。 ③ 病原学检查:病原体分离,分子生物学检查。 【治疗】 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对本病有良好疗效。 2. 传染病学知识点:伤寒(typhoid fever):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性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腹痛、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 伤寒细胞(typhoid cell):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碎片,称为伤寒细胞。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为伤寒小结(typhoid nodule)或伤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 肥达反应(Widal test):又称肥达试验,伤寒杆菌血清凝集反应。用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杆菌鞭毛抗原共五种,采用凝集法测患者血清中各种抗体的凝集效价。对伤寒有辅助诊断意义。 【临床表现】 典型伤寒分为四期。 (1)初期:病程第一周。起病缓慢,最早的症状是发热,热度呈阶梯型上升,可伴有全身不适、酸痛、消化道症状;右下腹可有轻压痛。 (2)极期:病程2~3周。 ① 持续发热:多为稽留热型。 ② 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重听或听力下降,严重者有谵妄、颈项强直甚至昏迷。 ③ 相对缓脉:心肌炎时不显示。 ④ 玫瑰疹:病程7~14天出现。主要分布于在胸、腹及肩背部。压之褪色。 ⑤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差,舌苔厚腻,多便秘,偶腹泻,腹部不适,右下腹可有深压痛 ⑥ 肝脾肿大。 肠出血、肠穿孔多在本期出现。 (3)缓解期:病程第四周。发热逐步下降,神经、消化系统症状减轻。 (4)恢复期:病程第五周。体温正常,神经、消化系统症状消失,肝脾恢复正常。 【并发症】 (1)肠出血: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多出现在病程2~3周。常有饮食不当、活动过多、腹泻及排便用力过度等诱因。少量出血时可无症状或仅有头晕、心率加快等表现,大便潜血阳性或柏油样大便。大量出血时,常表现为体温突然下降,头晕、口渴、恶心、烦躁不安等。 (2)肠穿孔: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发生于病程2~3周。穿孔部位多位于回肠末段。穿孔前可有腹胀、腹泻或肠出血等先兆。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突然疼痛,伴恶心、呕吐,以及四肢冰冷、呼吸急促、脉搏浅速、体温和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休克期)。经1~2小时后,腹痛和休克征可暂时缓解(平静期)。但不久体温迅速上升,腹痛持续存在并加剧;出现腹胀、腹壁紧张,全腹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移动性浊音等腹膜炎体征;白细胞数升高,腹部X线检查可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腹膜炎期)。 (3)中毒性肝炎:常发生于病程1~3周。检体可见肝脾肿大和压痛。ALT轻至中度升高。 (4)中毒性心肌炎:常出现于病程2~3周。有严重的毒血症状,主要表现为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第一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心肌酶谱异常。 (5)支气管炎及肺炎:多发生于极期。 (6)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多发生于病程1~3周。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黄疸加深,接着出现少尿、无尿。 (7)其他并发症:急性胆囊炎、脑膜炎等。 【诊断】 (1)流行病学依据:当地的伤寒疫情、既往是否进行过伤寒菌疫苗预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