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照点[优化].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决策参照点[优化]

决策的三个参照点 1738年,数学家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的堂兄尼古拉·伯努利 (Nicolaus Bernoulli)提出了一个在决策学上知名的悖论—圣彼得堡悖论。它源自一种掷币游戏—圣彼得堡游戏:假如掷出正面为赢,若玩家第一次掷出正面得奖金2元,第二次得4元,第三次得8元……直到无穷。这个游戏的回报期望值是无穷大,但玩家中没有人愿意花25元去参加一次这样的游戏。这是为什么呢?丹尼尔·伯努利的解释是,财富增加带给人的幸福感或曰效用(utility)是递减的。 比起这个游戏,管理者在决策时往往不知道具体的结果都有哪些、是如何分布的。这正是经济学家弗兰克·奈特(Frank Knight)界说的“不确定性”,而“风险”是指决策者了解结果的概率分布时面临的决策情境。比如投资5000万,一年后亏损1000万的概率是20%,盈利5000万的概率是20%,而盈亏平衡的概率是60%。在不确定和风险情境中进行决策,是全世界管理者共同的挑战,也吸引了大量经济学家、博弈论专家、数学家、心理学家的探究。 三个参照点:现状、底线和目标 人们做决策时,关注的是结果将带来的幸福感(经济学家的用语是“效用”)。不难发现,一个人的幸福感与其总财富的多少关系并不大,而是和财富的变化密切相关。比如,一个刚刚损失了一半身家的亿万富翁,和一个刚刚身家翻倍的农民工相比,前者的幸福感不会因为其总财富仍远远高于后者而更高。毕竟人不是机器,对幸福的感知是相对的。 要衡量财富变化,就必须要在决策者心里设定参照点(reference point)。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合作者艾默思·特沃斯基(Amos Tversky)提出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就是以“现状”为参照点做出的理论贡献。它以财富的现状作为零点,将其变化分为获益和损失—人们面对收益时会倾向规避风险,而面对损失时则不惜铤而走险。 不过,在另一些情境中,人们的选择就违背了前景理论的预测。第一,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在面对威胁时经常做出相对固化的应激反应,表现出风险规避;而当感知到机会时反而表现出风险喜好,最为典型的例子是股市或者房市中的追涨杀跌现象。第二,人们在面对“小概率获益+中、高概率损失”时,会赌一把,但在面对“小概率损失+中、高概率获益”时则偏向保守。最后,一些实验表明诸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损益史也会影响风险偏好。大多数人属于“得志便猖狂”,刚刚赢了钱便会变得更加冒险,而输钱的人则可能更为保守。 这些现象表明,在价值的正值区间似乎存在一个区分“获益”与“成功”的参照点,而在价值的负值区间似乎存在一个区分“损失”与“失败”的参照点。我们认为,底线(minimum requirement,MR)、现状(status quo,SQ)以及目标(goal,G)是大多数决策者非常关注的三大决策参照点。 区分三个参照点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要按此三参照点区分出四个区间(表1)。首先,如果某个结果(比如x元)低于底线,意味着“失败”;其次,如果x比现状差,但不低于底线,属于“损失”;第三,x不低于现状,但在目标之下,可谓“获益”;最后,当x达到或超过目标,那才叫“成功”。 这样的区分看似平常,却有明确的管理意义。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达到或超过年度的预期是成功,因为盲目扩张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则是失败;在这两者之间和现状的上下波动则为获益或亏损。再来想象一下某个变革(比如调整业务战略和组织变革)推动者如何根据参照点考虑变革可能带来的冲击:让所有人都高兴是不切实际的;冲击到关键人群中一半人的利益也是不可接受的;让大多数人都出现损失,变革者就有极大的风险被赶下台。比较合适的做法是追求让大多数人获益,同时让少数精英分子成功,让极少数极端的改革反对派出局。 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当人们面临一项平均收益低于底线的“生死”决策时会选择冒险,“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以死里逃生;当平均收益在获益区间时,则倾向于寻求风险,“放手一搏”以争取成功;当平均收益在损失区间或已进入成功区间,人们更经常的表现是风险规避,比如为了避免失败而“忍痛割爱”,或为了确保成功而不去冒险追求“大喜”或是“锦上添花”。这些风险决策的偏好也有可能造成偏差和失误。比如,为了成功而忽视了底线,因为满足于现状而不愿改革,或者是成功后不再调整参照点而“晚节不保”,失去创业时的进取精神。 避免失败比获得成功更重要 区分不同区间的意义在于,要明晰人们在不同区间的心理变化机制。现在我们不妨来看一位麻将玩家如何决策。 某位麻将玩家有100元是本钱,输掉50元算是倒霉透了的失败,剩75元算手气不佳,保本算是陪太子读书白忙活,赢20元算是获益,牌局终了时有150元算是大吉大利的成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