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布鲁贝克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启示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启示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耿配?
摘 要: 现如今,“媒介即生活”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在工作、学习、娱乐、交流的人类共生系统中,媒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大众传媒创造的拟态环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谐,对于媒介的敏感和知晓不仅影响个人的生存发展,也关乎社会的进步,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以媒介接触最广泛的受众大学生为对象,采用访谈法,文献法和问卷法相结合的方式,以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理论作为
分析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生活状态以及媒介素养情况,运用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理念与媒介素养教育相结合,指导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更实之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 布鲁贝克;媒介素养教育;教育哲学;大学生
作者简介:耿配(1991-),女,江苏徐州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外教育史研究。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概述
在矛盾中趋于中庸的智慧
在对立中寻觅中立的视角
布鲁贝克,著名哲学家、高等教育学家,他的《高等教育哲学》是
他一生致力于哲学的奠基及其持续的发展之
中,为后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哲学
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著作《论教育学》中[3],而随着新技术的改变,素养一词不单限于读写能力,它是一种对周边事物的解读、批判、思考和应用的能力。媒介素养概念源自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它最早由英国学者F.R利维斯(FRLeavsi)和他的学生D,汤普森(Denys Thampson)于1933年在《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一书中提出,该书以敏锐的眼光洞察了大众传媒对生活带来的冲击,并且首次批判性地指出学校教育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必须性,并提出了保护青少年远离大众传媒侵害的相关建议。该建议建立在文化保护的基础之上,强调经典文化的重要性,否定以美国为主的大众文化的侵袭,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甄别和抵制”。但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仍没有明确的标准,在后来的发展变化中,逐渐演变为一个动态的多元的概念。[4]直至90年代初,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在全美媒介素养的全国领导会议上才达成共识,认为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公民应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 [5]。
英、美、澳三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比较分析
(一)英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和现状
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是全世界最早关注媒介素养教育的国家。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经历的三个阶段包括文化保护阶段、欣赏流行阶段、以及解构大众媒介阶段[6]:
批判大众传媒的“文化保护阶段”
ER.利维斯(ER.Leavis)和丹尼斯·桑普森(Denys Thompson)于1933年出版的文学批评著作《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标志着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的起点这一时期的教育目的是通过课程使中小学生意识到大众传媒的危害从而免受不良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影响,这种基于文化保护视角的观点,试图通过提高学生甄别能力的“免疫法”教育,不可能培养出真正具有批判意识的思考者。
包容大众传媒的“欣赏流行阶段”
上世纪50年代末,以电影为首的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学者意识到文化不再只属于经典,人们对待媒介态度的转变使媒介素养教育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一时期认为文化的表达是多元化的、大众化的和生活化的,理论代表是斯图尔特·霍尔(Stuart Hall)和帕迪·沃纳尔(Pad-dy Whannel)1964年出版的《 大众艺术 》(The Popular Arts)一书[7],书中对传统“免疫法”的观念进行批判,开始包容甚至欣赏流行文化,但是本国的文化特性和内容被基本保留。
解构大众传媒的“屏幕教育阶段”
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电影和电视教育协会提出的“屏幕理论” (Screen Theory)成为最集中的媒介素养教育观点,该组织通过《屏幕》和《屏幕教育》杂志利用符号学理论在解构大众媒体方面提出诸多建议,该时期强调学生摒除个人喜恶,通过冷静分析,严密思考找出媒体制造者真正的意图,这个时期不再教授青少年如何甄别媒体文本,而是洞穿媒体本意从而保持独立。
英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不再将儿童认为是弱小处于被保护的状态,对媒介也不再采取“抵制”和“免疫”的态度,他们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设计框架,而不再以媒介为研究对象。通过这种方法并不把教材强加于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可以满足自己需求的理论框架,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媒体,理解媒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和现状
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真正的媒介素养教育在美国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时间上晚于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与此同时发展速度也较慢。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预防阶段”、“面对阶段”、“转变阶段”[8]。
1、基于保护主义的“预防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