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一、基本概念:肾小球肾炎是变态反应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主要侵犯部位是肾小球,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或轻重不等的肾功能损伤。 二、病因发病机制:III型变态反应,即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或系膜区。 1、抗原成分:外源性抗原 内源性抗原(肾小球固有抗原及非肾小球抗原) 2、抗体成分为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 3、免疫复合物沉积后,产生和激活多种炎症介质,出现了肾小球的非化脓性炎症。 三、基本病理改变 1、变质:基底膜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壁断裂、毛细血管襻纤维素样坏死、微血栓形成。 2、渗出:含蛋白的液体渗出、白细胞浸润。 3、增生: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肾小囊上皮细胞增生、肾小球硬化。 根据病变肾小球的分布状态,分为弥漫性肾小肾炎(病变肾小球占全部肾小球的50%以上)和局灶性肾小球肾炎(病变肾小球占全部肾小球的50%以下) 四、主要临床病理表现 1、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突发血尿、轻至重度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常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2、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病初与急性肾炎综合征相似,但很快出现少尿、无尿,伴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 3、隐匿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为镜下血尿和/或轻度蛋白尿,肾功能正常。 4、慢性肾炎综合征:病程迁延半年以上,主要表现: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等。 5、肾病综合征:缓慢起病,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超过3.5g)、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高脂血症。 6、肾功能衰竭:多数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含量增高(大于1.5mg/dl),血尿素氮含量增高(大于17mg/dl),并可出现全面的代谢紊乱和电解质失衡。 7、尿毒症 五、病理类型和临床病理联系 (一)急性弥漫型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病因发病: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复合物沉积。又叫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有的肾的表面可见散在的粟粒大小的出血点,所以有时称为大红肾和蚤咬肾。 2、光镜: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弥漫性增生,毛细血管腔被增生的细胞充塞和挤压,并可见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3、免疫学:IgG和补体C3沿基底膜外侧,粗颗粒状沉积。 4、电镜:肾小球内皮和系膜细胞增生,驼峰样电子致密物沉积。通常位于脏层上皮细胞和GBM之间,也可位于内皮细胞下或基底膜内。 5、临床表现:好发于青少年,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儿童患者预后好。 (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1、病因发病:50%病因不明,多有免疫损伤引起。 2、光镜:新月体形成,堵塞肾小囊腔。 3、免疫学:IgG和补体C3呈线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抗基底膜抗体型),或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的不同部位(免疫复合物型),或阴性(特发型)。 4、电镜:肾小囊上皮细胞(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并可见多少不等的中性白细胞浸润。 5、临床表现: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预后极差。 (三)膜性肾小球肾炎: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的原因。 1、病因发病:肾小球自身抗原;约85%的膜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性的。 2、肉眼:肾脏肿胀而苍白(大白肾) 3、免疫学:IgG和补体C3沿基底膜外侧细颗粒状沉积 4、电镜:基底膜外侧上皮下沉积大量电子致密物,基底膜增厚,上皮细胞肿胀、足突消失;致密物之间基膜样物质形成钉状突起。 5、临床表现:好发于30-50岁之间,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该病为慢性进行性,对肾上腺皮质激素不敏感,病程较长。 (四)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1、病因:不明 分型:I型—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电镜特点是内皮下细胞出现电子致密物沉积,包括补体C3,IgG、C1q、C4等。II型—通常出现补体替代途径的异常激活,50%-60%病人的血清C3水平明显降低。电镜下,大量块状电子密度极高的沉积物在基膜致密层呈带状沉积,只有C3,而无IgG、C1q、C4等。 2、光镜:系膜细胞和基质弥漫增生,长入,使基底膜增厚、分离 3、免疫学:IgG和补体C3在系膜区和基底膜内侧呈团块状和颗粒状沉积 4、电镜:系膜细胞突起插入临近毛细血管袢并形成系膜基质,染色后出现所谓的“双轨征”,这并不是基膜本身的分离。 5、临床表现:本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年。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也可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慢性进展性,预后较差。 (五)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又叫脂性肾病):是引起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的原因 1、病因不明 2、光镜:肾小球无病变或轻微病变 3、免疫学:阴性 4、电镜:仅有足细胞伪足的广泛融合,不能发现电子致密物 5、临

文档评论(0)

tianji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