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湖南图书馆三帧晚清照片展览有感.docxVIP

看湖南图书馆三帧晚清照片展览有感.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看湖南图书馆三帧晚清照片展览有感

看湖南图书馆三帧晚清照片展览有感梁建雄最近湖南图书馆主办了一个叫《群贤毕至,郭園雅集》的三帧晚清照片展览,生动展示了晚清长沙群贤的一次聚会。我作为参加此次聚会之人——梁焕奎的后人,有幸参观了这个精彩的展览,真是感慨良多。今年是甲午海战一百一十周年,在展览中我看到了一本梁焕奎手抄的诗集,第一篇就是一首七言诗《战渤海》:“海舰夜突声呜呜,洪涛激荡风力麤(cǖ);狂拏(ná)怪吼大海裂,片铁鸣空飞赤血;千尸伏船卧澎湃,一将麾军奋忠烈(谓邓公世昌);须臾龙匿雷霆收,旌旗摧荡寒中流;君不见:腥波怒啮(niè)刘公岛,至今潜窟蛟鼍(tuó)老。”诗中对“甲午海战”中英勇奋战的将士,表示了崇高的敬意,也流露出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回想当年中国甲午战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不久又有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占旅顺、大连。举国上下为之愤慨,为振兴中华而求变的呼声高涨。特别是变法维新运动,轰动全国。次年9月清廷调陈宝箴到湖南任巡抚。他和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都是维新派,他们倡导于上,地方绅士熊希龄、谭嗣同、唐才常等多人鼓吹于下,加上宝箴之子陈三立随侍左右,多所赞划,介居官绅之间,沟通合作,更是相得益彰。自此以后省城长沙的各项维新事业逐渐开展起来。梁焕奎等大力协助熊希龄、谭嗣同、梁启超等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并积极参与湖南省开发矿山冶炼、筹办新式水陆交通、设“南学会”、出版《湘学新报》及《湘报》等新政活动。一时间兴矿务,铸银圆,设机器,建学堂,竖电线,装电灯,引轮船,开河道,制火柴,新政多多,维新人物纷至沓来,湖南一时成了全国变法维新的重镇。湖南的仁人志士们最心扰天下,抱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心,冲在了最前面,正如杨度高歌的“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提到杨度,我看到在第二帧照片的左边有2段文字,第一段杨度写道:“余八年前,在长沙时,以黄修原、梁辟园为主人,招余及罗顺循、黄泽生、周印昆诸君同饮于碧浪湖,”八年前,也就是1902年。另一段文字中周大烈写到:“光绪辛壬(1901-1902)至今八九年,时局之变迁益亟,一切人事遂心不可以故常推测。” 也提及八九年前他和杨度、梁焕奎等人相邀同游碧浪湖,而今又与其中的几位朋友聚集在郭家花园。忆往昔,念将来,时局之变迁,社会之动荡,令他心情不佳,感叹“碧湖后之,日月往矣”。现在的长沙人可能不一定知道碧浪湖的所在。碧浪湖在长沙城北开福寺后,系一千多年前,五代时楚王马希范避暑之地,湖面达二三十顷,周四五里,湖中有亭。湖与新河只隔一堤,景色秀丽。素为湖湘名胜。诗僧释敬安(寄禅)《碧湖晚眺》诗描绘了江湖融为一体的绝妙景色。诗云:碧浪湖边寺,紫微山上亭。湘浮一线白,天压四周青。细草侵禅塔,闲鸥浴远汀。数声渔笛晚,惊起蛰龙听。1897年湖南巡抚陈宝箴疏浚新河时,将湘江、碧浪湖和浏阳河凿通,历时10年竣工。后碧浪湖被泥沙淤塞,筑堤挡水,演变成陆地。现称为新河三角洲。清光绪十二年(1886)六月,王闿运、郭嵩焘、廖树蘅、曾广钧、梁焕奎、陈三立、罗顺循、著名的爱国高僧寄禅(释敬安,字寄禅,别号八指头陀)、笠云等人结诗社于此,名曰“碧湖诗社”。每逢三月上巳,九月重阳,诗人雅集。八九年前梁焕奎、黄修原曾邀请杨度、罗顺循、黄泽生、周印昆(周大烈)等同饮于碧浪湖。经过近十年的时势变动这次又欢聚于郭家花園,所以引起他们颇多感慨。甲午之后,本来就让他们这些生活在国家多事之秋的仁人志士们,大有惊心动魄之感了。那么接下来的近十年又发生了那些事,让他们感到“时局之变迁益亟”呢?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军的溃败,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西安,清政府与八国联军及比利时、西班牙、荷兰三国签订《辛丑条约》,承诺向各国赔款,本息共计9.82亿两(即庚子赔款)。紧接着,1904年─1905年日本和俄罗斯为争夺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的利益,又在中国领土上爆发了日俄战争。而清朝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中国东北成为双方陆上交锋的战场,当地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这场战争不仅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粗暴践踏,而且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人身伤亡。这样的时局变迁,自然就更让人们感到“俯念将来,益滋恐惧”了。在晚清社会如此动荡不安的时候,这十四位当时的湖南名士,能乱中取静,欢聚一堂,实属不易。正如人们所言“时局纷扰,人事喧嚣,湖山文酒之胜,不可常得。”我听参观者大都在问:这十四人为什么走到一起来了呢?我以为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一个共同的信念上的。他们对时局的看法虽不尽相同,有的怀着“俯念将来,益滋恐惧”的悲观情绪;有的“上智人”面对纷扰的时局“悠悠群物外”看似清高,实则抱着风物长宜放眼量的乐观态度;有的“追念曩昔。同游之人,或死或别,数年之后,未知今日之

文档评论(0)

xiaoyi2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