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进展..doc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C-Cat 摘 要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对于减少本病的发作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中医药在此中具有独特优势,本篇论述从肺脾肾虚、痰瘀等论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内治和外治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药;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哮喘属于祖国医学“哮”证、“喘”证范畴,由宿痰伏于肺,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现代医学认为,缓解期治疗是哮喘治疗的核心部分,主要为抗炎治疗,通过消除气道变应性炎症而达到控制发作甚至治愈的目的,但因其副作用较大而难以坚持。而中医药对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按照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则,运用中医综合疗法加强缓解期的治疗,减少本病的发作对于本病的预后和提高治愈率将大有裨益。本文仅将近年来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的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1.内治 1.1从脏腑论治 1.1.1 治肺 杜海华[1]用哮喘Ⅱ号(由黄芪,防风、白术、金石斛、知母、冬虫夏草、制半夏、陈皮、藿香、佩兰等组成)补肺固本治疗,在应用喘康速、必可酮同时,观察组口服哮喘Ⅱ号液,对照组口服固本喘咳片,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停药后复发率高。刘勤建[2]采用玉屏风散合参蛤散(由黄芪、防风、白术、党参、蛤蚧等配制而成的胶囊)治疗肺气虚型缓解期哮喘患者34例,对照组口服酮替芬片,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1.1.2 治脾 刘自力等[3]以益气定喘汤(由党参、黄芪、白术、柴胡、升麻、防风、陈皮、当归、炙甘草等组成)治疗哮喘缓解期35例,对照组30例采用氨茶碱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8%,对照组为70.1%。李明星[4]以参术汤(由红参、蛤蚧、黄芪、茯苓、白术、甘草等组成),治疗45例,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喷喉组25例,对照组25例口服酮替芬片,3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显效率明显优于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组及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改善肺功能、降低血嗜酸性细胞、血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单昌涛[5]用加味补中益气汤(由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川贝母、杏仁、柴胡、炙甘草、桔梗、蛤蚧等组成)治疗哮喘缓解期总有效率86.7%。张洁等[6]治疗哮喘缓解期85例临床观察:治疗组均口服黄芪六君子汤方:黄芪、党参、黄精、茯苓、白术、五味子、百合、山茱萸、法半夏、陈皮、桔梗、桃仁、白僵蚕、牡蛎、甘草,对照组口服玉屏风颗粒,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1.1.3 治肾 陈新开[7]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摄纳一身之气,为气之根,肾气健,气自归元,哮喘亦不易发作。故以玉屏风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以黄芪、防风、焦白术、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淮山药、茯苓、象贝母、炙麻黄、煨诃子、地龙、甘草为主)治疗哮喘缓解期患者38例,痊愈25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2例。李红卫等[8]认为本病缓解期治以补肾健脾祛痰为主,药用炙麻黄、杏仁、陈皮、半夏、茯苓、党参、熟地、枸杞子、细辛、白芥子、炙甘草,治疗结果:痊愈8例;临床控制13例;显效12例;有效7饲;无效l例。李玉兰[9]以补肾固本汤对小儿哮喘缓解期干预的临床观察,治疗组予补肾固本汤(由黄芪、白术、防风、茯苓、补骨脂、山茱萸、甘草、胡桃肉等组成),对照组平时不服药,结果示治疗组发作例数减少,发作时病情减轻,肺功能有明显改善。 1.1.4 肺脾肾同治 哮喘病位在肺,与脾、肾也密切相关。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肾虚无以纳气,则生喘促:脾肺为母子之脏,脾虚致土不生金,则肺易虚弱;脾肾同源,互根互用,脾虚化源不足,则后天不能滋养先天;若肾虚命门火衰,脾土失于温养,均可导致脾肾俱虚之象。最终出现肺、脾、肾三脏俱虚的复杂局面,故治疗上有认为当从三脏而论治。林勤等[10]认为缓解期从肺脾肾三赃着手治疗,应视患者具体情况而有侧重:症见偶咳少痰、气短微汗、少气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多为肺气不足,应以玉屏风散、补肺汤为主,药选黄苠、党参、自术、防风、沙参、麦冬、桔梗、鱼腥草等;症见偶咳痰多、纳少头晕、便溏、舌淡苔微腻、脉滑细,多为脾气不足,应以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为主,药选党参、茯苓、山药、陈皮、白术、制半夏、砂仁、枇杷叶、紫菀、款冬花等;症见偶咳痰多、动则气喘、腰酸膝软、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尺脉无力,多为脾肾两虚、肾虚失纳,应以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为主,药选五味子、肉桂、制附子、茯苓、山药、山茱萸、当归、枸杞等。临床往往肺脾两虚、肺

文档评论(0)

stz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